作者:趙介亭-綠豆爸

看到衛福部公佈的國人死因統計,青少年自殺死亡的人數連續2年上升,當中15-24歲的區段更是增加近3成,這是相當令我們憂心的狀況,反映出青少年的壓力指數、憂鬱程度是逐年上升的,而且沒有合適的「出口」,造成最終選擇了自殺的方式。
因此我規劃了這堂幸福課,帶領學生認識壓力,並且學習透過正念的行動來降低壓力。
根據董氏基金會對於大台北地區青少年的調查,課業考試、對未來的不確定、人際關係、家庭互動、想法上的困擾,是壓力來源的前五名。
而時間不夠用、體力不足、忘東忘西、看到蟑螂、思考、身體痠痛、太晚回家、對未來茫然、錢不夠、衣服沒洗、不滿意自己的作品、看到別人吵架、被打、靈感不足、下雨、要做的事情太多、公車很晚來⋯⋯,則是可能非學校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壓力來源。
在可能非學校的「幸福課」,我們先認識了壓力是什麼?
壓力是一個心理學與生物學的術語,意指人類或動物面對情緒上或身體上的有形或無形威脅時,無法正常回應的感受狀態。
維基百科
透過12個問題,瞭解近期自己的壓力指數,也是有少數的學生超過六項以上的呢!

我們也分享長期的慢性壓力對於身體的影響和危害,像是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免疫功能失調、腸躁症、糖尿病⋯⋯等,並且和學生討論思考:
「沒有壓力,比較好嗎?」
學生的結論,包含了壓力在人類種族發展的必要性,以及沒有壓力會讓自己感到空虛乏味。
這和我所研讀的資料相同,人類種族發展出「壓力」,是為了因應外在的變化與危險,像是遇到毒蛇猛獸、或是地震洪水時,都會觸發壓力感和壓力反應,讓人類可以採取行動。而沒有壓力的生活,也正如下圖般,會落在區塊1:對生活毫無熱情、意志消沉、無精打采。

只是現代人的生活,早已不用面對毒蛇猛獸的直接威脅,然而我們的「壓力」機制並沒有因此而退化,也就造成現代人在生活的大小事處處是壓力。
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壓力」,可以區分成三個部份:壓力來源、壓力感、壓力反應。

壓力來源:外在、內在/可控、不可控
壓力來源無所不在,只要我們還活著的每一刻,就會有各式各樣的壓力來源,它可能是人:爸媽、子女、長輩、老師、老闆、同學、朋友⋯⋯,也可能是事:作業、考試、發表、演講、思考⋯⋯,當然也會有物:塞車、車禍、誤點⋯⋯等。
許多人在處理壓力的方式,只有想要「移除壓力源」,以為換了老闆、換了工作、找一個沒有作業的自學團體,就不會有壓力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消極的逃避而已,因為「壓力來源」無所不在,試著移除或逃避將會是無效的行動。
我們可以嚐試的有效行動,可以記錄下自己觀察到的「壓力來源」,接著將它們區分為「可控制、可改變」和「不可控制、不可改變」的兩大類。
面對「可控制、可改變」的壓力來源,我們當然可以試著調整它的壓力指數;然而我們也會發現,有更多的是「不可控制、不可改變」的壓力來源,此時「正念」就是很適合運用的工具了。
壓力感:生理、心理
壓力來源所觸發的,是我們的「壓力感」,包含像是生理的冒汗、頭痛、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拉肚子⋯⋯,以及心理的緊張、焦慮、不安⋯⋯等感受。
幸福正念的第一步,是「如實接納所有生理和心理的狀態」,觀察到自己的心跳加快、覺察到自己的緊張後,不要急著否定它們、改變它們、甚至評論它們,先接納此時此刻的自己。

像我自己在準備這一堂課程時,用了兩個小時還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因此直到課前的休息時間,我仍然在調整課程的架構和內容。
這時候我就發現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變快了,然後臉部皮膚的溫度上升,如果有鏡子,我應該會看到自己的臉漲紅,我也感受到內心的緊張和不安,因為再過十分鐘就要進行課程了⋯⋯
以前的我,甚至不會有這個發現,但是焦慮感就會一直上升,情緒會不穩、思緒也會混亂,最後的課程當然不會達到我的預期,然後可能還會在下班後遷怒到家人身上。
現在的我因為有練習「正念」,因此覺察力有所提升,很快地就發現了自己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改變,同時我就執行第一步:「如實接納」,我知道我現在的狀態,先這樣就好。
壓力反應:身體、感受、想法、行動
幸福正念的第二步,是運用「正念正向急救站」的四步驟:STOP,STOP最初的來源是台灣正念工坊的陳德中老師在康健雜誌的分享,我修改了第四個步驟為Positive 正向行動。

S:Stop 暫停動作
當我們感受到壓力,或是在生理和心理的負荷已經難以承受時,我們就可以進入STOP的第一步「暫停動作」,此時我們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3分鐘、5分鐘都好,放下手上的事務,找個安全不被打擾的空間,坐著站著都可以。
我自己是會直接在原本的位置坐著,背靠著椅背,將臀部坐穩椅子,然後讓身體放鬆、眼睛閉起來。
T:Take a breathe 深深呼吸
我會讓自己深深地呼吸五到十口,藉由深呼吸來放緩和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將自己的專注力放在呼吸上,感受吸入和呼出的每一口氣,它的溫度、味道、濕度⋯⋯,然後留意氣息從鼻孔進入,經過口腔、喉嚨、肺部到達腹部的過程。
O:Observe 觀察想法
當我們在進行深呼吸的當下,我們的大腦不一定會專注的呼吸上,而是會有各種想法和念頭,像是:「快來不及了!你還有時間深呼吸!」「待會完蛋了、死定了!」我們一樣只要「觀察」就好,不評論、不指責、不將想法推走、也不將想法拉進,等待著想法和念頭自然地離開即可。
P:Positive 正向行動
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正向行動,讓自己更加安心。我自己最常做的是「身體掃瞄」和「瑜珈伸展」。
身體掃瞄是透過意念的力量,依序掃過身體的各個部位,去觀察和感受每個部位有沒有癢痠痛麻的感覺?無論有沒有感覺都很好,一樣只要「觀察」就好。
在進行完「身體掃瞄」之後,我們可以針對較有感覺的部位,進行「瑜珈伸展」,不一定要使用瑜珈墊,更不是強調多難的體位,而是運用伸展將緊繃的部位舒緩。
我自己的經驗,是透過「STOP正念正向急救站」之後,身體和情緒都會回到放鬆和清明的狀態。像我昨天在面對備課的過程,雖然花了十分鐘進行STOP四步驟,但之後我就有了進行課程的架構想法,只花了五分鐘調整投影片,就能夠呈現出令自己和學生都滿足的課程,如果這十分鐘的STOP沒有進行,可能我仍然陷在緊張、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漩渦中而無法自拔吧!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