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我覺得《光明城市》是一款模擬真正在台灣發生的政壇爭鬥的遊戲,在這遊戲中,在這遊戲中會有選舉和政治操作,如果操作不當也有可能讓法治社會變成市長獨裁的威權時期,最後的結局也非常多元,當中也有很多事件和SDGs有關,像是減少對工業建設的補助讓空汙的狀況降低,這就和11號(永續城鄉和社會)、13號(氣候行動)有關,在裡面也有和老人照護有關的問題,最後這是一款非常好玩的桌遊不管是合作頃向,還是派系爭鬥都是很好的選擇喔!
✅涵:我覺得《光明城市》和SDGs有許多關聯,包括其中的議題丶角色和遊戲設置都反映出現代社會的某些問題,例如不同角色的權力不平等,以及各派系的對立與衝突,涵覺得《光明城市》這款桌遊最主要是反映SDGs中「永續城市與社區」這個目標,因為遊戲背景就是以一座城市做為出發點,非常有趣,涵很推薦想了解SDGs目標的人去玩《光明城市》這款遊戲!
✅熙:《光明城市》是一款真正的陣營遊戲!在這座看似烏煙瘴氣的城市裡,分成四個派系,分別為旭日盟、新月盟、理想家、和野心家,四方陣營可以合作邁向共好結局,也可以互相放冷箭,爭奪城市主權。
在遊戲的過程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便是「理想家」和「野心家」了,理想家的目標是分數最高,而在遊戲結束時,如果國家還處於法治,理想家便可以直接增加15分!在正式遊戲中,簡直是天文數字,所以就會令理想家的唯一敵人「野心家」壓力山大了。
野心家的任務是不擇手段獲得分數,也要成為全場最高分,所以會通過各種違法手段得分,也就成為了成就共好結局最大的阻礙,會變成全民公敵,所以「野心家」是我認為最難玩的角色了。
最後,熙認為這個桌遊符合了17項目標中的「永續發展的市鎮規劃」和「公平、正義、與健全的司法」。

✅宇:我在《光明城市》中,看到了很多SDGs的元素,其中包括他的議題,有些和環境有關、有些和平等有關,議題十分多元,不會感到乏味。
另外,桌遊的繪製也非常有特色,其中法制時期和威權時期的差異,感受也是非常的深,不僅權利的無限上鋼,在配色上也非常醒目。
此款桌遊有四種結局,第一種是光明城市,大家共同勝利;第二種是派系至上,只有少數幾個派系勝利;第三種是市長極權,市長握有所有權力,獨自勝利;而最後一種,是大家最不想要的黑暗城市,全部都輸。
總言之,這款桌遊每次玩都可能有不同結局,值得一玩再玩!
✅皙:《光明城市》這塊桌遊與SDGs 關聯有些是在議題的部分,例如空氣污染、平等⋯⋯與現實社會相符合的情況。其實桌遊中的角色、機制也和SDGs有關聯,像是市長、財務部長、法官等等的角色,都有自己的權利,而投票的機制、派系也是。
✅宸:《光明城市》的角色較為簡單,但是要真的達到光明城市的勝利條件還是有難度,因為野心家會想辦法制造混亂。
整個遊戲過程也相當迅速,但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達到光明城市,如果有記得收稅的話,國庫的錢也會太多,因為很多事情可以減少混亂,所以很難到威權時期。

✅瑄:媗覺得《光明城市》這款遊戲和SDGs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因為它每一個議題都有它的和SDGs的關聯,像是空氣被嚴重的污染、學生上課的地點等等的。
在《光明城市》這款桌遊中,有分成4個陣營,遊戲人數則是4~6個人。
4個陣營分別為:旭日盟、新月盟、理想家和野心家,其中,旭日盟和新月盟各有2個,而其中在旭日盟的其中一個人,會直接開牌讓大家知道並且當市長。
在遊戲中,有4個職位,分別為市長:可以分配職位、警察局長:可以查違法的人、法官:可以同意警察查違法的人以及財務局長:可以分配錢。
✅齡:《光明城市》這款桌遊是他群做的,跟上次烏托邦賽局是一樣的出版者,齡覺得他們還蠻厲害,出的遊戲種類還蠻類似,像裡面有分派系,可以選擇共贏,或者自己派系贏,但齡發現,如果大家要往光明城市發展,那就比較無法到威權時期,雖然齡挺想玩玩看。
不過這次之所以比較無法玩到威權時期,是因為我們用的事件卡是第二階段,原本規則是第一階段兩張、第二階段兩張,到了第三階段三張其中包含結尾,這樣遊戲就結束了,最後這次結局,是理想家和旭日盟贏,齡發現理想家蠻容易贏,至少在齡玩的第二次,結果也是這樣,希望下次玩能夠在玩一次,說不定能玩到威權時期,期待。
✅瑜:我覺得《光明城市》這個桌遊和永續發展目標的「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11永續城鄉與社會」、「16公平、正義的健全制度」這三個目標相關,遊戲中有「法治時期」和「威權時期」如果要達到威權時期,則要增加混亂值,而其中的社會建設也有 非法建設,而遊戲中也有許多角色、陣營對立,這讓遊戲增加了搶奪贏家的元素,因為要建設各種建築獲得影響力,所以達到9號,而11號則是和9號差不多的原因,最後的16號是:要讓社會成為光明城市這個目標,就要所有人都沒有非法建設,所以自然出現了警察局長,此角色的功用是:查別人的建設卡,藉由此找出非法建設,然後達成光明城市的完美結局。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