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課:SDG桌遊《孩子們的福爾摩沙》|可能創學-202秋學

🌏涵:我們今天玩了一款以SDGs為主題的桌遊,叫做《孩子們的福爾摩沙》,涵覺得在遊戲的過程當中很需要專注力,因為遊戲當中的資訊很多,需要同時注意許多事情,我們在遊戲中扮演各大社會企業,最終的目標是透過解決各種問題成為最有影響力的企業,結束後大家會討論在遊戲過程中發現的事情,涵覺得這款遊戲非常好玩,也反映出了許現實社會上的問題,推薦大家去玩喔!

🌏宇:《孩子們的福爾摩沙》直接以SDGs做為背景,如同《雞籠足奇怪》一樣,裡面的議題都是台灣幾個重大的議題,好比:核廢料、移工人權、同性婚姻等…,而我們的身分是「社會企業」,需要解決以上種種議題。

遊戲是現實的反射,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你可以在鏡中看到自己,但前後左右是相反的,而遊戲雖然有很多現實的元素,但也不會全然的相同,好比我們需要透過投資,來壓注未來事件的解決方案,而在現實當然也是沒有這麼簡單。

🌏媗:今天,我們玩了一個桌遊,叫做「孩子們的福爾摩莎」,這是一個和SDGs習習相關的遊戲,這個遊戲是由阿普蛙工作室所設計的,所以今天阿普蛙也有來帶遊戲,這個遊戲比較是那種教學用的,所以外面沒有賣。

裡面有一些議題,要決定出是和SDGs的那一項有關,一組會有3個籌碼,然後可以標記。

在玩這個遊戲時,情緒起伏會很大,因為有時會別組和自己組放的不一樣,然後也有2組的籌碼是有一張叫關係,關係基本上是無敵的,因為是最大的,而且不能被其他東西蓋過。

🌏翰:孩子們的福爾摩沙和SDGs有直接的關聯,因為他就是那SDGs當主題,裡面的議題都和SDGs跟台灣習習相關,這些議題都是非常生活化的,像是颱風來襲、地下水超抽和獨居老人等台灣正在發生的議題都在這個遊戲裡面,這款遊戲在過程中也會要和其他的小組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如果問題都沒解決的話最後會走向地球毀滅然後大家都輸惹,非常推薦大家可以透過這款遊戲來了解SDGs的每個項目和內容。

🌏熙:《孩子們的福爾摩沙》雖然名字聽著簡單,但其實挺複雜的,我只大略講解規則。每個小組分別代表一間公司,為的是在保障地球安全的情況下得到最高的名望,遊戲進程分別是「議題」、「發展」、「籌碼」、和「回收」。

議題階段,大家得根據題目的標題或描述,找出相連的目標,並放置籌碼,單單就分辨每個議案相關的目標就讓我們頗為頭痛了,還要防備其他組別搶位,讓我們無法得分。而最特別的就是「發展」了,互相合作,互相刺探敵情,都是在允許的範圍,這就導致遊戲的複雜性翻倍再翻倍,讓我們知道了外交的重要性。

而遊戲的目標便是獲取積分「公司名望」,以打倒其他公司,一舉登上…等一下!其實在這款遊戲中規則根本不重要,規則只是一個媒介,重要的是背後代表的意義,而其中一個便是「為什麼要有「敵人」?」

在經過遊戲後的省思後,我發現了這個遊戲宏觀的另一面,其實就題材和規則來說,積分根本沒必要,也就是製作人有意的加入了「競爭」的元素,我們就被分數帶著跑,而沒有意識到,真實世界的SDGs根本就是一場合作遊戲,但是真實世界的所有人卻和我們一樣,因為利益和所謂的「積分」,在我看來,這只是利益的量化罷了,所以我認為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點,「為什麼人會那麼容易奔向短利而忽略了目標的本質?」這讓我感覺很怪,好像分數越高罪惡感越強,在後期越玩越不對勁,上述的問題導致了這款遊戲跳脫了「桌遊」,而是變成了「議題遊戲」,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齡:「孩子們的福爾摩沙」是與SDGs有直接關聯的遊戲,內容是與現實社會有直接關聯的,像是老人蝸居、愛的可能(同性婚姻)、颱風來襲、紫爆PM2.5等等⋯這些事件,雖然他沒有很深入介紹SDGs,只是有初步介紹顏色、長像,裡面還有一些事件讓你判斷有哪些目標,但是在遊戲方面,是有深度的。

遊戲開始分成「議題」-「發展」-「籌碼」-「回收」,首先的議題就是會有擺放三張事件卡(現在要立即處理)在黃色警戒區,總共有四種區域,分別是:黃色警戒區、橘色警戒區、紅色警戒區、世界毀滅,另一堆是兩張事件卡(未來,但可以先看),第一階段結束後,就到了第二階段發展,討論要擺放什麼,要不要和其他公司合作,第三階段開始擺放籌碼,要依情勢改變擺放,否則就無法完成事件。

在這過程中,齡發現有些公司會爭位置,像是當執行人,執行人要擺在第17個項上,這個角色的好處就是可以分配分數,但若是有在這個項目中卻不同意你的分配,那這個事件就無法解決,如果解決了,那張事件卡就是小組的啦!事件卡背面有一功能,可以在第三階段提出,最後一階段,就是回收,也就是結算這些圖版上的有的可以拿正方圖版(輪到自己小組當執行長時皆可使用),結束後就還回籌碼。

經過這個桌遊,齡發現原來一個遊戲要好玩,規則不一定要複雜,也不一定要跟現實社會多相近,因為跟現實社會相近的話,那玩家就會覺得不如過現實就好,何必玩遊戲呢,再來就是桌遊其實沒有對與錯,是要看設計者想要傳達的事情,假設齡想要大家體驗又不公平,那就可以讓遊戲規則設計的浮誇一些,像是這遊戲內有一個,就是籌碼,籌碼是隨機抽的,裡面有四種,分別是人才、技術、資金、關係,最大的就是關係,不管怎麼做,都無法超越關係,因為關係的分數是無限,遊戲內也不能調動,在這個地方齡的心情起伏最大,不過做後齡終於懂遊戲設計的目的!

🌏宸:「孩子們的福爾摩沙」中,除了選擇要發展哪一個項目之外,題目中的議題也都是真的有發生的,過程中也會需要跟其他的小組合作,因為只靠自己沒有辨法解決全部問題,必須合作才能一起解決發生的問題,這個遊戲也很考驗對SDGs的熟悉度,與溝通的能力,才能避免全部人都做一樣的事。

🌏皙:皙今天玩了《孩子們的福爾摩沙》這款桌遊,這個桌遊是以SDGs為主軸。皙覺得這款遊戲會需要大量的合作及溝通,因為如果沒有和其他人討論過的話很有可能大家都放在同一格,會讓議題無法被解決,所以我個人會比較注重在合作而非競爭(以共好的角度),若是競爭的話,那一定是有關係籌碼的人會贏。

我認為在現實中,關係不一定是最好得到東西的辦法,而是要看如何運用,而且依情況而定,人才、技術、資金也都非常重要。

🌏瑜:今天瑜玩了《孩子們的福爾摩莎》,這次要講的不是他和SDGs的相關,而是瑜玩完遊戲後的心得,這個遊戲的玩法、過程不會太複雜,而且規則蠻好理解的,很適合小孩子玩。在遊戲剛開始時,瑜的這一組有一段時間都不太理解規則,不過那只是第一局的事,到結束後,瑜這組拿到了6分,位居第三。

這個遊戲的玩法是,最剛開始要選組別,有5種顏色的隊伍,分別是:藍、紅、黃、粉、紫,選完組別之後,就要看場上有的事件,並依事件選擇自己隊的「資金、技術、人才」這三個資源要投資17個目標中的那一個,那選擇的根據就是事件,假如事件是「PM2.5」那就有可能會涉及到「3健康與社區福祉」、「10氣候行動」、「15陸域生態」等,就像這樣,依照事件來猜測可能有的目標,然後把資源投資在沒有人用投資的目標(當然也可以投資有別人的,只是有的組別有「關係」這個特殊資源,這樣不論別人投資的分數有多高,都可以直接讓目標變成自己那一組的)這些只是第一步的做法,其他的規則實在是太多了,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向阿普蛙公司申請要遊玩這個遊戲。

接下來要說瑜的心得,瑜在玩的時候,剛開始覺得規則很難記、很複雜,但玩到後面以後,越來越能理解規則,而且開始理解只是在第一到第二局,後面的時間都是開始認真的玩,想辦法拼影響力分數,雖然最後只有6分,但瑜這組也很努力了,對了,忘了說,這個遊戲的最後結算方式是看影響力分數,而得到分數的方法是完成事件後的分配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