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貍老師:本週是可能非學校創學班的最後一堂課,承接著上一次諸子思想的現世應用,今天深入探討怎麼解決生命中的大哉問。
「生命中的大哉問」是貍們文化教材讀本《生而為人的這些那些.儒家篇》的其中一章。在這個章節裡,我們先藉由告子、孟子、公都子對於「人性」討論的經典篇章開始閱讀;接著談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是怎麼在充斥錯誤信息的世界裡懷著善意來開放協作與編審;最後以「博愛ㄗㄨㄛˋ不ㄗㄨㄛˋ」為主題,進行了分組實作的探究。
經典探究的部分,我們思考到底人性的變化是源於外部因素還是內在因素,宇同學提出很好的觀點與舉例「我覺得是內在因素,是個人選擇的問題,就像是把比爾蓋茲丟到沙漠,他還是可以蓋出微軟。」而熙同學也舉出阿德勒心理學的概念來佐證孟子的想法,是很讓貍驚豔的高光時刻。
在維基百科主題討論裡,才知道有同學在維基百科登記自己為「台灣知名諧星演員」XD藉此來論證其可信度低下。在課程裡,提供兩篇相關資料,讓同學們從不同的觀點去思考「假定善意」到底能否合宜的解決問題。延伸這樣的思考,讓還在國中年齡的同學們針對國寫的知性寫作題進行探討,對於甲、乙方網友的論述提出觀察、洞察與自身思考。
這段思辨的歷程裡,有同學發現到自己在維基百科的主題上是「假定惡意」,到了博愛座上卻轉為「假定善意」,也有人是反過來,或者是一致的。而這並不見得是一個人的雙重標準,一個人面對不同的主題本來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而內核的價值卻可能是一致的。課堂上大貍也舉例說到「『我要把你關起來』跟『我會放任你自由』,背後都可能都是由於『我愛你』,我們需要練習去看見訊息背後的訊息」。
這樣以思維為導向的閱讀課,提醒我們在遭遇質疑、面對問題時,能洞察背後的價值,讓我們更合宜地面對這些生命中的大哉問。

✳️熙:今天的文學課,看似簡單,其實很複雜。
今天的主題比較放在「立場的不同」上,用從古到今的各個例子來練習。
首先,是孟子跟告子以及公都子對於「人之初,性本善」的見解,好在文言文不用再解讀,已經有翻譯給我們,不然可能不用吃午餐了。
覺得古人真的比現代的人類聰明多了,光是「性本善」的話題就可以聯想到湍急的河流來舉例,還拿來作反證,大腦開發度估計已達到40%。
第二個議題拉到現代,是對於「維基百科」的爭議,網路上的兩方分別站在「惡意者會上傳錯誤資訊」和「假設用的人都抱有善心」的立場提出見解,其實某方面和上一個議題頗為相似。
最後一個議題是我們要自己去篩檢及解讀網路雙方意見,議題是「博愛ㄗㄨㄛˋ不ㄗㄨㄛˋ」,請細細咀嚼這個標題。透過海報的方式視覺話兩組的答案,不過有趣的是,一組在解讀雙方論點做的不錯,另一組則是在提出自己的想法上有說服力(相對啦呵呵),透過這堂課也認知到了自己在論述上的不足,希望之後能多練練。
✳️宸:文學課:如何解決問題,我們針對善惡進行討論,我們看了「告子、孟子、公都子」的故事,思考什麼是善,我其實也沒有明確的答案,在我覺得人的善意是自己決定的。
然後我們對於「維基百科」的議題做討論,維基百科的特色;維基百科的問題;維基百科的回應,了解意向的善意,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幫助,我們發現就算去找有沒有錯誤訊息也可能沒辦法全部找到。
最後「廢除博愛座」的議題,我們畫了海報,簡單敘述自己的想法,像我就覺得讓座是可以的,所以有沒有博愛座其實沒差。

✳️瑜:在今天的文學課中,我們一起瞭解了「如何解決問題」。
而那些問題呢,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維基百科」的問題,大家也都知道,維基百科是一個可以讓所有人都自由編輯的百科,所以裡面當然會出現錯誤的訊息,具有針對性的話語,以及編輯者主觀的看法,因為這些原因,維基百科常常被人罵,但這些事並不應該是維基百科的問題,應該是那些隨便修改的人的問題,這些狀況,我們早上就在分析,比如說,百科的特色、外界對百科的批評、百科官方認為的,編輯的原則等。
除了百科以外,還有孟子及告子,他們兩人對人性本惡本善的看法,我們要從他們說過的話中,分析我們覺得兩人的看法,最後分析出來,我們認為告子覺得人原本是中性的,因為環境才會變成餓或善,而孟子則覺得人性本善,也覺得是因為環境、父母等影響才變惡。
✳️宇:今天的文學課是個豐富的課程:
首先我們看了人性本為何?有人認識人性本善,會惡是因為環境影響;也有人認識善父可能有惡子、惡父也可能有善子,因此人性本善或本惡這個千年難題,唯一能告訴我們告案的是時間與信念。
接下來看到了維基百科,他的好處是:他是一個自由的網站、誰都可以編輯;他的壞處是:他是一個自由的網站、誰都可以編輯…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這兩點是優點也是缺點。
最後我們認識了大部分人「不愛坐」的「博愛座」,而籍由甲網友與乙網友的視角,帶出了現今博愛座廢除與否的議題。

✳️齡:我們認識了很多前人認為人性本啥?
第一篇文言文,有人認為人性本善、有的認為人性是因環境因素造成的惡,但也有舉出父親是善,兒子卻是惡的例子,所以齡認為人性是每個人內心的選擇,並不會因為環境而改變性格。
再來談到「維基百科」,好處是每個人都能編輯,壞出是他是一個自由網站,人人都能編輯,所以導致內容會有不確定性。
最後是「是否要廢除博愛座」,透過甲網友和乙網友的對話,我們找出他們兩人相異的觀點,再來提出我們個人的論述,齡認為每個位置都是「博愛座」,只要看到需要的人,就要讓坐,這才能有善的循環。
✳️涵:今天的文學課我們學習如何分析他人講的話,我覺得說話真的是一種藝術,可以從一個人的話語當中知道許多事情,例如他的思維、他為什麼這樣想等等,我們先分析了人性本善這個千年難題。
接下來我們分析了維基百科的的爭議,最後我們分成兩組來討論博愛座的議題,裡頭提到了有很多的人都不敢坐博愛座的問題,我個人是覺得有沒有博愛座都沒差,因為我自己不管是不是坐在博愛座都會讓座。

✳️媗:今天的文學課,我們認識了人性本善/惡?從古人的角度來看,有4個例子:
⒈良君 良民
⒉惡君 惡民
⒊善父 惡子
⒋惡父 善子
就是說1、2沒有血緣關係所以是後天的,而3、4是有血緣關係所以未必先天。
最後,我們分組,來判斷是否要廢除博愛座,有甲乙兩個網友的觀點,從他們的觀點中去分析,媗覺得甲乙雙方的觀點都不錯,所以要不要廢除都可以。
✳️皙:今天的文學課我們先討論了人性本善/惡,在那篇文言文中兩者有人支持,但有提到爸爸是善,兒子是惡,所以我認為不是人一定是善或惡,還是自己如何選擇。
我們也有分享我們對於博愛座的看法,在表達、統整資料上面,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