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你真的有被討厭的勇氣嗎?》生命風格|可能創學-2020冬學

✅介亭老師:今天的讀書會,更加深入地認識六種生命風格:貪得無厭型、嬰兒型、拼命三郎型、自我壓抑型、好奇嘗鮮型、安逸型。

每型生命風格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沒有哪個是好或是壞,我們在生活的不同時刻和情境,也會展現出不同的生命風格。

重要的是如何自我覺察,適時地調整自己,達到「自立」的成長;以及同理共情他人的生命風格狀態,進而和他們「共好」的互動。

書中也談到「取悅者」強度,當取悅強度過高時,很容易迷失了自我,陷在被他人讚美的迴圈裡,而當強度過低時,又很容易在人際上遭遇挫敗,如何拿捏當中的平衡點,正是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

再談到的情緒感受,也是我們在可能非學校每天上學和放學都會進行的練習,在青少年的身上,特別容易出現因為「理想自己」和「現實自己」落差的「自卑感」,如何正面正向地面對自卑感,進而讓自己擁有勇氣,也是我們親師生要一起努力的目標。

✅翰:這次讀書會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六種生活型態,分別是貪得無厭型、嬰兒型、拼命三郎型、自我壓抑型、好奇嚐鮮型和安養型,這和我最近在看的動漫的內容很像,裡面因為每個角色有不同的任務和目標因此每個位置都有不同的生活形態,這也和我的生活很有關應為每天都會應對到不同的人,相對的就要有應對的方法,這對我來說很實用。

✅宇:人的生活型態可大致分為六種,分別是:主張個人權利的「貪得無厭型」、力求討人喜愛的「嬰兒型」、不顧一切後果的「拼命三郎型」、不讓情感外露的「自我壓抑型」、何事都要嘗試的「好奇嘗鮮型」和追求安逸舒適的「安逸型。」

但我要強調,並沒有哪些型態是好的;哪些型態是壞的,而是要看在什麼時候出現。

✅宸:我覺得這次的讀書會,我學到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性格是不好的」,因為我一直覺得安逸/嬰兒型是不好的,但是發現嬰兒型也有好處,例如比較容易交到朋友、好相處,安逸型也是,如果沒有安逸型就容易做過頭,導致很疲累,每一個性格都有好有壞,只是如何發揮優勢,讓每個性格都有用。

✅熙:如果要用一段話來定義自己的性格,你會怎麼選呢?是貪得無厭、還是自我壓抑,抑或是好奇嚐鮮?

今天學習了六種不同的人格類型,分別對應每個人的不同面向,可能有人某種比較多、也可能比較少,不過大致會分為功利主義的「貪得無厭型」;討人關注的「嬰兒型」;像火車一般前進的「拼命三郎型」;完美主義的「自我壓抑型」;和三分鐘熱度的「好奇嚐鮮型」;以及只做份內事的「安逸型」。

每個人其實帶有不同類型,不用定義好壞,只需接納它們,並且做出對應的對策,保留正面影響、善用負面影響,就能更順暢的與人相處!

✅瑜:今天早上的讀書會讀到「人各種的類型」以及面對各種類型的人的方法,首先老師讓我們思考自己在什麼情況中會出現各種類型,瑜在放假時會是安逸型,在對某些事情(尤其是畫畫)時是好奇嚐鮮型,在面對特別擅長的事情時會是自我壓抑型,就會希望自己在擅長的事情上,能展現出完美一點的自己,在運動的時候是拼命三郎型,因為瑜會希望自己那一隊表現能好一點,在家、在媽媽面前是嬰兒型,在面對不擅長的事情時是貪得無厭型,因為不擅長,就會想要靠別人。

老師和我們說,通常在拼命三郎型擔任組長或領導者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參謀,因為常常這個類型的人在說話或者做事的時候會帶刺,所以需要一個人幫忙。

老師說:「其實阿德勒本人是不會把人分類的,但因為這樣不好推廣,所以後來的學者才把人分成六類」,但事實上,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情況下,會表現出不同的類型,就像最上面寫的一樣,瑜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類型。

✅涵:今天的讀書會我們首先探討了不同生命風格的應對方式,我覺得生命風格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會展現出不同的生命風格,像是我在家庭中可能就比較偏像嬰兒型或安逸型,在創作或討論時可能就是拚命三郎型和自我壓抑型,在讀書會中我還學到如何和不同生命風格的人相處!

✅皙:今天的讀書會我們首先探討了不同生命風格的應對方式,我覺得生命風格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是在不同的情境下會展現出不同的生命風格,像是我在家庭中可能就比較偏像嬰兒型或安逸型,在創作或討論時可能就是拚命三郎型和自我壓抑型,在讀書會中我還學到如何和不同生命風格的人相處!

✅齡:今天讀書會有介紹:各種類型的特徵,總共有六項,分別是:安逸型/好奇嘗鮮型/自我壓抑型/拼命三郎型/嬰兒型/貪得無厭型,在這當中,我最常會在生活中出現的,應該是「自我壓抑型」,像是在彈鋼琴時,會想彈到最好,但很多時候都做不完美,就會很煩躁,其實這些類型沒有不好,他們都有優缺點,可能因為翻譯的關係,所以名字聽起來感覺他就是不好,這就錯啦。

這六種類型分別的應對方式,有自己要做的調整,和遇到這種類型的人,要如何面對,我就舉嬰兒型吧!

如果你有時是嬰兒型的人,當你發現自己變成嬰兒型時,可以主動接受任務分配,當你發現別人變成嬰兒型時,你可以告訴他,他的能力已獲得肯定。

✅媗:今天,我們有延續上次的每個類型,因為阿德勒是不把人分類的,但後來的阿德勒心裡學家分類了,但每個人都不只一種類型,會依環境的不同而改變,也有多有少,所以我們把上次的6個類型去列出什麼時候會有哪個類型,之後又做了一個取悅者強度的測驗,因為亞洲人的取悅者強度是很高的,有幾個題目,有0、1、2的選擇,最後在把數字相加,越高分代表取悅者強度是高的,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交到朋友。有分3個階段,8分以下、8~13分、14分以上,我是9分。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