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仿生展-結構設計工作坊|可能創學-2020冬學

✅翰:這次的蓋橋讓我連想到曾經玩過一款遊戲:「橋樑建築大師」,簡單來說我們蓋橋的目的是能放上不同容量水的水瓶,在遊戲中是讓車子或其他東西能過橋,這次的蓋橋我用我學到的類蜂窩結構和關於支撐的知識來蓋橋,但材料遠遠超出我的預期,我看到時非常的錯愕,是廣告紙和瓦楞紙板,這些材料都是會軟掉的,所以就要運用蜂窩結構來加固,當然過程是非常的枯燥乏味就是一直黏然後看時間,最後的成果還在蜂窩的底下做了兩支支撐用的棒子,但最後因為橋墩承受不住重量,又在旁邊加了四條紙來支撐橋墩,最後就做成吊橋了。

✅宸:這個「結構工作坊」很有挑戰,我原本想用類似瓦楞板的方式做,但距離太寬了,後來改用菱型,比較費工,但是很有效,發現時間快要到了,所以加了橫桿,就變成只靠兩個紙卷支撐,只好做成吊橋式,但是吊橋的膠帶一直掉,我就發現雖然知道要怎麼做,但不一定能跟自己想的一樣。

✅皙:今天在仿生展中我們體驗的最後一個項目是結構工作坊,我們要利用牛皮紙、廣告紙、宣紙等等的素材來蓋成一座橋,我們使用的是廣告紙,重要做的是蜂窩型,最後我們直接用吊橋的方式來撐住,但是沒成功,我覺得是因為蜂窩狀的紙不夠長,沒有撐到橋墩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但我覺得我們很不錯了,很有耐心折蜂窩。

✅瑜:我們在最後一個時段,也就是下午,去看了剩下沒看過的所有內容,看完展之後,我們去體驗了今天的最後一個活動,也就是除了快樂城市之外,唯一沒玩過的「結構設計,在結構設計的活動中,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我們做的東西能夠撐住一個水瓶(分成三個等級,一個是半瓶水,一個是一瓶水,最後一個,也是最難的,一大瓶水,老師說大概有快要一公斤),如果能撐住最高等級的,那就很厲害。

在過程中,我們看到樣本,是一個像蜂窩形狀的板子,只是蜂窩的形狀不是六邊形,而是菱形,我們看到之後,就非常努力的想辦法做到那樣的板子,後來我覺得:其實這個活動並不簡單,要做出能撐住最重的瓶子的板子,真的很難,我們弄了一個半小時也只能撐住一瓶水。

不過我們的老師做出了能撐住最重的瓶子的板子,我覺得很厲害,原來除了做蜂巢形狀之外,捲牛皮紙也能成功呢。

✅齡:最後我們來到了第三站,結構設計,這個東西是要運用廣告紙、牛皮紙、宣紙、紙膠帶來打造一個可以放裝水的寶特瓶,運用兩塊木頭當兩側的支撐,就開始嘍!

這次做是小組合作,我們這組採用的方式是仿蜂巢的菱形設計,一開始是先整張紙摺扇形在黏膠帶,但後來覺得數度太慢了,所以改成一大張紙摺扇形直接黏,真的比較快,再來是做地基,拿兩張紙摺扇形,用膠帶黏起來後再黏兩長小紙條,最後是支撐的那層,我們先用宣紙捲成紙捲,在黏起來,有長有短,做成的類似烤肉架的東西,再用很多膠帶固定,就完成啦,這次有成功,感覺還蠻好的,雖然最進階沒有成功,不過第二階成功,我認為就很棒了,有突破。

✅媗:在科教館的最後一個活動,就是,要用DM紙、牛皮紙、膠帶、剪刀來搭建一個橋,有提供木頭是柱子,一共有1個小時的時間,在橋樑上要放上半瓶水、小瓶水還有大瓶水,都沒有胯下來就算成功。可以用一個蜂巢的方式,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不過,蜂巢雖然很好時間但很穩,而且越密越穩,不過我們這組是分兩邊,一邊很努力用蜂巢,一邊很努力的搭橋,不過最後沒有用到蜂巢因為來不及做完,如果還有機會,希望可以在做一次。

✅熙:你知道什麼是反鐵磁性嗎?我也不知道。生活中就是會有這些你搞不懂的東西。而這次,讓我搞不懂的事件就是「造橋」。

橋,我們常常在上面走,但是卻未曾想過,我們所踐踏的橋樑經過了多久的歲月才被發明。

我們這次便要回歸原始人,嘗試自己造一座橋,目標是使一顆(一塊?)水瓶可以安穩的坐在上面,剛聽到這個題目時,我發出了「chhhhhhh」這種自信的聲音,因為我覺得十分簡單,根本不需要一小時,那時我的構想是「偽蜂巢狀結構」,先用紙張摺扇子型,再做出菱形黏在一起,便能做出足夠十位成年人在上面站立的偽瓦愣版,不過事實是就算我和組員們奮力地趕工,時間還是來不及,於是我便決定先將紙張黏好,再剪它們,後來我們也發明了鷹架等物品,提升建築品質,不過最後時間仍然不足,我只好將所有目光所及之物丟到成品上,我們的橋變成了一塊有趣的蛋糕。經過一番搶救,最後才勉強成功。

我真的深刻的認知到人,不能太有自信,否則便會趕不及時間,應該要謹慎分配時間,免得又發生來不及的狀況。

✅宇:“人就是在選擇與錯誤中成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要怎麼在最省材料的情況之下,蓋出一座堅固的橋,而重點是,你只能用紙。

大自然有許多堅固的結構,像蜂窩型、樓梯型等等,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改善之中,我們需要更堅固的,在兩個橋墩上蓋出紙橋,我們使用一些方法,有像竹筏、蜂窩、樓梯等…一層一層的建構。

✅涵:我們今天下午參加了《仿生特展》的一個工作坊,它的主題是結構設計,我首先用用了折扇子的方式把紙折成鋸齒狀,但發現不太穩固,所以我去看了一下別人的製作方式,發現有一組是用菱形的方式,我覺得很有趣,所以也決定嘗試看看,之後發現折成菱形太花時間了,所以改用卡榫的方式折成方形,但是最後只完成了一個杯墊的大小,我覺得有點可惜所以我把做到一半的作品帶回家完成!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