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籍:《你真的有被討厭的勇氣嗎?》
✅宇:每個人都會感到焦躁,可能是發生在有一個任務,而這個任務有一定的急迫性,但又凖備不足的時候,就容易出現焦躁的情緒。
我上一次感到焦躁,是在社會創新實驗中心的募資記者會上,要準備上台分享的時候,因為那個任務是真的很臨時,準備時間較少,我自己也還不是很熟悉自己後段半的講稿,就導致因為時間不足,而感到焦躁。
而焦躁的人通常會有幾種特質,像是:想比別人強、想超越別人、覺得做什麼事情都要完美致極、常作到壓力大的夢等等。而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畫一張表格,這個表格是一個十字型,直線的上方和下方分別是重要和不重要;橫線的左方和右方分別是不緊急和緊急。而介於重要和緊急的那一格,則是兩個條件都符合,其他三格以此類推。
而當感到焦躁的時候,我們應該要與他共處,原因是,當我們不和焦躁相處,我們只會感到更加的煩躁、更加的心急,所以和焦躁共處,才是上上之策。
✅熙:你急躁過嗎?
可能是任務時限要到了,但是你卻還沒做;又或是要出門了,東西卻找不到?,這些都是急躁,但在普遍的印象中,急躁或不安等情緒常常被歸類為不該有的,不對的情緒,但其實這種說法不太對,急躁或不安造成的壓力,只要適當,都是能給予人進步的動力的。
而該如何解決過多的焦躁呢?這時就要從做事的優先級來做處理。想像一下,把事情分成四種,分別叫做「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
良好的時間優先順序應該要由「重要且不緊急」開始,接下來才是其他三項,普遍思維可能會認為「咦?緊急的事要先做吧。」,但大家想想看,當先把不緊急的任務都處理好了,也就沒有機會讓這些尚且不緊急的任務變成了「緊急的任務」,自然就能讓自己多數時間並不那麼焦躁不安,更能活在當下。

✅瑜:今天我們進行了讀書會,我們討論了,關於「焦躁」的狀況,首先,書中介紹,如何和「焦躁共處」,在討論這之前,書中先說明了焦躁是什麼,簡單說明了焦躁是什麼,焦躁指的就是,一個人同時完成兩件事,就是把事情疊在一起,並且在最近有一些事情需要完成,但我依然處於「準備不足,無法開始」的狀態,但這件事明天就要完成,就會出現焦躁的情緒。
在分享的時候,老師還和我們說,所謂焦躁和「煩躁」不同,有的同學在討論的時候分享到,自己被蚊子影響,感到很焦躁,因為蚊子很吵,而且又打不到,老師和我們說,像這樣的狀況,不是焦躁而是煩躁。
這邊分享一下我近期的「焦躁」,故事是從昨天我在看動漫時開始的,當時我看了一下動漫,覺得:「我這樣下去不行,要完成一些任務才行」,於是我就一邊看著動漫一邊打幸福課的生命故事任務,雖然這樣的狀態只持續了十分鐘,但我還是焦躁了一下,後來我就直接計時十分鐘,強制自己要在十分鐘內完成,然後再繼續看動漫。
接下來說到,怎麼和焦躁共處,書中提到,和焦躁共處有三個前提,分別是
1.焦躁會以「不安」為前兆,發出信號
2.明確區分工作、任務的優先順序、重要與緊急程度
3.感到焦躁的人,即使讓事情有所延宕,也會在心中進行演練。
關於最後一句,老師和我們說,其實不一定會,但會有人這樣做。
✅皙:今天的讀書會我們學習了甚麼叫做「焦躁」,而焦躁就是當我們有一個目標必須完成,但準備不足時,引發具有警告意味的感受。
就像是我們明天就要做某個發表,但前一天晚上都還沒開始準備時,就會產生焦躁,有些人可能不想與焦躁共處,所以就去做其他不重要也不急迫的事來逃避。
在事情的安排上我們應該先完成重要且緊急的事,但其實重要且不緊急的事若都不處理,就會變緊急的事,所以也很重要。
如果要改善的話,我們可以使用「番茄鐘」讓每一件事都分配好時間完成。

✅齡:今天上午讀書會,我們認識了焦躁、不安與恐懼,這三個算是比較負向的感受。
首先是焦躁,焦躁與煩躁不同,煩躁屬於比較外的,假設有一隻蚊子在耳邊嗡嗡嗡,這會讓人覺得煩躁,焦躁則是屬於比較內的,假設現在有一個學習任務,需要在明天完成,你可能就會覺得很焦躁,因為學習任務是非完成不可的東西,遇到這些使我們焦躁的事,我們該如何與他共處呢?
其實遇到焦躁,是在提醒我們準備不足的情緒,不需要特別排斥或接納。
1焦躁會以不安為前兆,發出信號
2明確區分工作的優先順序、重要緊張程度。
再來是不安與恐懼,不安是屬於未來的情感,像是現在青少年可能會遇到,對於未來要做什麼而感到不安。而恐懼則是屬於當下有的感受,會有一個順序,就是從一開始的不安,隨著時間逼近慢慢感到焦躁,到後來產生恐懼,所以不要害怕,只要我們與這些感受共處,就能夠減少一些焦躁不安的情緒。
✅媗:今天的讀書會,我們談了焦躁跟不安,焦躁是針對準備不足的提出警告的情緒。不安是未來或近期內雖然有一定得面對的課題,但因為目標不明又必須妥善面對,在無法完美處置下產生的情緒。而不安是有對象的,不安跟恐懼很像,不安是對未來,恐懼是針對現在;而恐懼的對象明確,不安雖然有對象,但不明確。
我們分享了最近焦躁的經驗,我一開始分享的是:昨天在自然教室被蚊子叮很癢,所以我晚上一直起來擦藥,很煩。不過,因為這個分享比較像不安,焦躁是內在的,所以應該要說:因為被蚊子咬所以睡不著,這次學到了一些說話的方式等等,也透過這次的讀書會更瞭解焦躁跟煩躁的差別。

✅宸:這次的讀書會我們學到了「焦躁、不安和恐懼」,不安是在焦躁前的警告,通常焦躁的人是「拼命三郎型」,會要求完美、想要比別人好,我自己也常常這樣,其實當有焦躁的感覺,不是要壓掉或掩蓋,而是「和焦躁共處」,可以排出做事的優先順序。
為了更加了解,我們畫了一張表格,區分「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如果有」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就要先做,如果沒有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就做「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如果不緊急的事都做完了,就不會有緊急的事了,這個時候「不重要但緊急」的事就可以做了,最後再做「不重要不緊急」的事,這是最快能夠完成任務的方式,但是,如果不重要不緊急的事(例如放鬆)沒有做,就有可能讓自己壓力過大,雖然有的時候壓力也是一種動力,但過大就不好了。
再來我們認識了「不安」,不安有分兩種,一個是對自己,例如:未來會發生什麼,稱為「存在性的不安,另一個是對他人,稱為「依賴性的不安」。
我們也常有「恐懼」,那麼「恐懼」和「不安」的差別是什麼,可以從時間來看,不安是對於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所產生的感覺,而恐懼則是現在的事所產生的感覺。
✅涵:今天早上的讀書會我們認識了「焦躁」和「不安」,焦躁就是在近期內有「非完成不了可」的課題或目標,卻沒有充足旳準備及把握,所以會產生焦躁這個感受,迫使你做出調整,焦躁的人通常會有以下特點:①想表現的比別人優②追求完美③害怕犯錯等⋯
那麼我們要如何與焦躁共處呢?①明確的區分工作的順序②通常焦躁會以不安為前兆,當你感到不安時可提前準備喔!
那麼不安又是什麼呢?不安就是在做一件自己沒有把握的事,而且不知從何處開始時所有產生的感受,不安有分為兩種,一種是依賴性的不安,另外一種則是存在性別的不安。
不安和恐懼有點難分辨,但其實它是有差別的,不安是和未來相關的感受,而且不安並不沒有明確的對象,恐懼則是針對當下的感受,並有明確的對象,而且會引發戰逃反應喔!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