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不朽的青春》[台灣美術再發現]|可能創學-2020冬學

今天我來到「北師美術館」,參觀「不朽的青春」這個展覽,這個展覽的目標,就是把散落在各個收藏家、公立機構中,未公開展示的畫作收集起來,到北師美術館展出。

多數的作品都有100年左右的歷史,因為油畫創作完後,都要塗上「凡尼斯」,而凡尼斯放久了就會泛黃,所以修復師如果要修復油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凡尼斯刮掉,有的油彩會直接和畫布脫離,修復師就要找到適合的顏色補上,如果要修復雕塑,你修復師就要把破捐的地方補回原本的樣子。

我最喜歡的作品是「黃土水」的《少女.胸像》,因為我覺得這個雕塑很有質感,雕工也很精細,和真的人很像。

黃土水是第一個到日本學習的臺灣人,也是第一個入選帝展的臺灣人,在他25歲的時候,黃土水從東京美術學校以第二名畢業,也是在那個時候完成了這個作品,之類更以翻銅作品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少女」是黃土水少數的大理石雕刻,也因為是大理石,所以才能完好的保存到現在,之後黃土水將作品捐贈給母校,從未公開展出。

第二喜歡的是「呂鐵州」的《鹿圖》,因為我覺得每個顏色都很淸楚,鹿的顏色也特別鮮艷,整個畫面很和諧。

呂鐵州首回臺展落選,決定去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學習,回到臺灣後,從1931年起連續三年入選臺展,成為臺灣著名的「花鳥花家」,呂鐵州現存作品中,描繪動物題材的畫作所剩不多,這幅「鹿圖」應該是教導學生「呂孟津」,參與台展時的示範之作,畫中的梅花鹿在花草之前,旁邊的花草互相交疊、層次分明。

第三個是「呂基正」的《雲湧高峰》,我覺得呂基正的畫很有風格,光影也掌握的很好。

呂基正在神戶學畫的留日期間,培養了爬山的愛好,他去過非常多的山,也在山上畫了許多作品,他使用油畫刮板,畫出了渾厚的色彩,是臺灣知名的「山岳畫家」,多數呂基正的作品都不知下落,這副畫原本是放在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的校長室裡,曾因為保存狀態不佳,差點被丟棄,幸好有一個教授搶救了這幅畫,現在才能欣賞到這個作品。

第四個是「西鄉孤月」的《臺灣風景》,這是一幅比較長的畫,像是全景一樣,有一種起霧的感覺。

西鄉孤月,臺灣風景是現存最早的以臺灣為主題的東洋畫,西鄉孤月在日本四處籌集到歐洲的旅費,35歲來到臺灣,最後因感染腸胃炎,逝世於東京,從煙囪上方的黑色三角形圖案,可以看出這是在高雄的糖廠,而背景則是中央山脈的南端,這是西鄉孤月到過最遠的地方。

第五個是「陳澄波」的東臺灣臨海道路,我覺得這幅畫的構圖很漂亮,山、海、天有一種特殊的美感。

台灣總督「上山滿之進」,從民眾捐贈的錢委託陳澄波繪製「東臺灣臨海道路」,畫面中的地點是在花蓮「清水斷崖」附近,1927年東臺灣臨海道路從原本只能容納一人的步道,拓寬成人車皆可通行的寬度,畫面右下有一個聚落,應該是太魯格族的,上山滿之進對原住民和臺灣文化特別關注,所以選擇以這個地點做為紀念。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