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成為自己的精神—不朽的青春|可能創學-2020冬學

台灣這塊寶島除了水果、蝴蝶、還有滿滿的人才。從日治時期開始,日本人將西洋的思想帶來台灣,其中一部份就是藝術,因此從那時候開始,台灣出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家、畫家、創作者,使這塊寶島多了更多不同的色彩。

黃土水曾在〈出生於台灣〉說過:「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沒錯,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有消失的一天,人也是一樣,我們能傳承下去的,只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精神,唯有精神達到不朽,我們才有資格被後人記得。

藝術家不是只有一種媒材,我們能看到陳澄波的油畫、林之助的膠彩畫、郭雪湖的彩墨畫、顏水龍的馬賽克拼貼、黃土水的銅像雕刻、甚至能看到洪瑞麟用煤炭繪圖。所以,我們就在這個多元的創作旅程中,認識各個重要的台灣藝術家吧!

我們就先從這次展覽的主角開始,黃土水於1920年所雕刻的作品《少女》,材料是由堅硬的大理石,但卻刻畫出宛如絲綢般的布料,少女身上的毛衣、細膩的髮絲、潔而不慘的白,讓人想多看幾眼,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少女》一定是20世紀最好的大理石雕刻作品之一。

《少女》黃土水.1920

而當做本次展覽門面的《熱帶魚》,是顏水龍在1961年的創作,在年齡已60歲的他,在當時已經是很長壽的了,但顏水龍並不選擇繼續待在他的舒適圈,他做了一件他這輩子不曾做過的事:馬賽克。其作品原本是放在衛浴工司,在拆除房子時,意外將這個作品打成了四塊,是後來在重新將其組回,而因為面積太大,無法搬到室內,所以才放在外面,意外的成為了這次展覽的門面。

《熱帶魚》顔水龍.1961

作為大家最耳熟能詳的陳澄波,當然也不能缺席這個盛會。《東臺灣臨海道路》是1930的作品,當時有一位總督要離開臺灣,而大家包了筆錢感謝他,不過這位總督並沒有把錢獨吞,大部分的錢都捐給了現今台大的學生,研究原住民的民俗和生活,而其中一部份,就請了陳澄波畫了這張畫,在這張畫中,我們能看到許多的原住民,有的帶著小孩、有人開著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張畫是在畫完後,第一次回到台灣,因此在歷史層面上特別重要。

接下來,向各位介紹全場最帥的畫家:藍蔭鼎,這張1950年所創作的《永樂市場》,是一張長形的畫,裡面的細節宛如《清明上河圖》一般,感覺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為何來到此地的理由,每個人的表情、動作、身份都不一樣,但一樣的是,他們都出現在這張畫裡、他們都成為了見證歷史的一員。

《永樂市場》藍蔭鼎.1950

最後壓軸,稱為是「台灣美術之父」也不為過,許多的台灣畫家,甚至是前面講到的諸位畫家,都受教或啟發於這個人,這個人當壓軸,我相信再適合不過了,那就是日本畫家石川欽一郎。

《河畔》是石川欽一郎在1927年的作品,其朦朧的山巒、清徹的湖水、紅色的帆船當作整幅畫的點綴,仿佛是在告訴著我們,台灣這個島嶼是多麼的美麗、多麼的珍貴,陰沉的雲終究會散、希望的光一定會來。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