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課:Re: Play操/演現場|可能創學-2020冬學

✅瑜:今天下午的兩點到三點半的時間,我們看了「Re:Play操/演現場」這個當代藝術展覽,不得不說,我覺得幾乎看不懂…..老師還和我們說:「這比當代藝術更當代」,我很認同,而且大多數的展覽內容都很有特色和學習,在看展的過程中,我看到一個我最喜歡的展覽,那是一個很大的充氣球,那個球中,幾乎是全黑的,只有一點從外面透過來的光,裡面的正中央有一個軟軟的柱子(也是充氣的),那個周圍還有一個地方一直吹出涼涼的風,裡面會讓人讓我覺得很舒服和安心。

接下來是第二喜歡的,展覽名稱叫做「檔案現場」展裡面有許多和戲劇以及其他的內容,我會喜歡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展裡面有很多的內容,而且介紹也很詳細,人員也很輕切,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讓我喜歡這個展覽,那就是,這個展裡面有很多看似沒落的劇團,這個展讓我認識了這些聽也沒聽過的劇團。

最後是空總中的「中正堂」裡面介紹了什麼呢?

其實裡面一個字也沒有,雖然說沒有字,但他有導覽手冊,在進去的時候工作人員會交給你,展覽的主要內容是一群人聚集在中正堂中彈奏聽起來像是國樂的音樂,聽起來,和我所聽過的所有音樂都不同,而且有的時候它的曲風會從平和,變成瞬間氣氛有點緊張的音樂,完全就是我不會去聽的音樂,我擴展了很大的視野呢。

✅宇:3:《泡沫的消失》
在一個完全與外界隔絕的白色球體中,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其他人、沒有其他任何物品,陪伴著我們的只有無限的波動與無限的寂靜。

2:《No.103》
在視覺全部封閉的情況下,我們還能看到什麼?在全黑的情況下,什麼是明亮的?我們在黑暗中,可以感受到風的吹拂、聲的波動、手腳與周遭的接觸,當然了,還有無限的黑。

1:《換景》
大部分、甚至幾乎全部的展覽或藝術品,都是創作者做好後,單方面呈現給觀眾,但這個作品不是如此,是鮮少讓觀眾參與佈展的作品,藝術家只是提供了材料,而真正的藝術家,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藝術家。

✅宸:我覺得這次的展覽「操/演現場 Re:Play」,是一個很前衛的展覽,看完手冊後才知道作者想表達的。

我最喜歡的是「No.103」,作者是王德瑜,我一開始進去的時候發現這是一個很大的空間,所以我有走了一圈,因為工作人員有說可以聆聽周圍的聲音,所以我就在這個黑暗的空間聆聽了一下,雖然很黑,但是我覺得很放鬆。

第二個是「限地限時限定的人的音樂」,因為在中正堂裏,所以空間很大,可以聽到一種有「希望」的聲音 。

第三個是「換景」,因為這是一個很自由的展覽,可以自己移動柱子,創造自己的藝術。

✅熙:當我們聽到很爛的笑話時,常常戲稱它很「前衛」,但今天要的展覽,和剛剛的舉例截然不同,而它背後隱藏的議題。就是真正的「前衛的當代藝術」。

《NO.103》
走進全黑的球體,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情況下,去聽播放的聲音,後來看本子才知道這是一種持續循環的,固定頻率的聲音,當下會有點壓抑,不安,但片刻後就能自在的感受。

《換景》
走上二樓,看到了排列整齊的柱子,我還在想「怎麼沒有展品?」其實展品就是柱子,有些柱子是可以移動的,這種設計讓人不僅是觀眾,也是設計者,甚至是建築師,和其他的展不同。

《泡沫的消失》
我直接講看完影片的心得,我雖然看不懂,但有看到牆上的設計圖,好像作者也有過類似的經驗,我也很佩服他的拍攝方式。

✅媗:今天,我們來看了一個斬,叫做Re: play 操/演現場,今天這個斬是跟藝術有關,顯現了當代藝術,有一個是聚焦在以前,無法同性戀,以及愛滋的患者。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顆大球,裡面還有一顆球,只不過裡面暗暗的,是要顯現出他的聲音,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酷的是他找了16位軍樂隊的人,來做出一個音樂,我覺得很酷。

✅齡:今天下午我們來到了空軍總部,看一個叫:「Re:play操/演現場」的展覽,這個展覽感覺是一個要超越當代藝術,甚至是未來藝術的展,挺不錯的,其中我有3個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分別是:

蘇匯宇的作品:「The White Waters」,這個作品主要聚焦在洪水/流體、死亡、暴力、性、疾病/死亡、後人類與融合等意象,看到這個的時候,我深深被地上的霧所吸引,因為看起來有種迷茫的感覺,很特別。

王德瑜的作品:「NO.103」,這個作品是由布、鼓風機、WPS陣列喇叭系統所組成,這個東西只能兩人進去,他有兩個入口,第一個是進去的,第二個是裡面的,走著走著還有點害怕,因為全黑的,再加上聲音,後來還被東西絆倒,當時嚇了一跳,還大叫,老師說他還以為裡面很可怕,結果只是全黑,可能是我本身很怕黑吧,不過聽了介紹就了解原來他的設計是這樣。

何采柔、黃思農的作品:「換景」,這個作品是他們共創的第三個作品,延續之前的作品,兩人持續以痕跡作為索引,探詢空間與記憶的關係,在這裡有很多柱子,是可以任你移動的,感覺就是在創造自己新的記憶一樣,有一個計時器五分鐘會響一分鐘很類似音波的東西,雖然我不太喜歡,因為聽了有點不舒服,但移動柱子挺不錯的。

✅涵:今天下午我們看了一個展覽,它叫做「Re:Play」,接下來我會介紹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展覽。

B《NO.103》藝術家:王德瑜
我覺得這個展品很特別,它是個充氣的圈圈,裡面有兩層,因為是全黑的,所以讓人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聽覺上,這個展品的形狀像是一的漣漪,因為藝術家把聲音的傳播想像成池子中的漣漪。

我不得不承認,裡面真的有夠可怕,不小心碰到一個東西就會嚇到!

D《換景》藝術家:何采柔、黃恩農
這個展廳內有非常多的柱子,有一些是建築物原本的柱子,其他的則是可以移動的柱子,藝術家想用這種方式來呈現空的改變,以及壓迫感,除此之外在展廳內還會定時播放約五分鐘的音頻,我個人覺得這個音頻非常刺耳,但沒有音頻的時候整個展覽還是非常棒!

K《泡沫的消失》藝術家:高俊宏
這個展品是用影片呈現,在影片中有一顆白色的大球飄浮在海上,我覺得超酷的!

✅皙:今天來到空總台灣當代實驗場看Re:Play操/演現場的展覽,我最喜歡的展覽是王德瑜設計的No.103的作品,在這給黑暗的空間裡面,我剛開始進去的時候感覺會有點害怕,因為自己不太喜歡待在黑暗的地方,但在裡面走來走去,慢慢接受了這個感受,讓自己沉浸在這個環境,而這裡的聲音忽大忽小,感覺還有馬在跑的聲音(我自己的感覺),我覺得在這裡面變成一種享受,不會顧慮時間、空間,就單純的走/坐/躺在這裡。

接著是何采柔、黃思農的換景這個展覽,在這個展覽中,可以自由的推動柱子,我認為在一個表演的場景中,我們可以不需要一個非常大又寬敞的空間,可以利用柱子,來設計表演的內容,而我們推動這些柱子,就像我們的人生,不斷的在更換場景。

在來是楊嘉輝的限地限時限定的人的音樂#1,在這個音樂中,我認為每個人聽到的感受都可能不一樣,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在一個比較嚴肅的音樂轉變成一個比較歡樂的音樂,因為有一種希望的感覺,而且在這個空間中會覺得有環繞音響,很震撼。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