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城西生活節-千變萬華探秘|可能創學-2020冬學

城西,是萬華繁華的其中一區,而今天在城西的剝皮寮,有一場蘊含著這裡人文、歷史、藝術的特展「千變萬華」。

走進入口,映入眼簾的是鮮豔繽紛的招牌和燈籠,配著嗩吶為主軸的音樂,拉開了展覽的序章。可以看到有接骨、佛具、也可以看到常見的檳榔攤扇子燈。

在1700年左右,萬華這一帶湧入大量移民,帶動經濟開發,信仰也隨之被帶了過來,落地扎根。而「萬華」舊名為「艋舺」,是由獨木舟的巴賽語發音轉譯而成,而到現在已經過了三百年,連名字都改了,但這些鬧市風華依然留存。

剛剛提到的信仰,也是很重要的文化,在現代,有一群熱衷於延續本土宮廟文化的人士,這些組織就被稱為「軒社」,各種盛大的活動都要靠在地的軒社鼎力相助,而這裡的軒社「艋舺金復興社」和「艋舺金門館」已經留存了110年,而展區旁邊的照片也能看到他們各種活動的痕跡。好消息是,現在兩個軒社都已經由年輕人接手,令人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宣傳活動。

除了宮廟,當然在地一定會有一些留存超過一甲子的名店,其中的老闆當然各個身懷絕技,而這裡便講到了這些店的現狀。

目前而言,剝皮寮一帶最知名的絕對是「老明玉香舖」、「龍山佛具」、和「南新繡莊」,從現場的展品都能看出絕對是老手,而這裡也紀錄了他們的故事。有的人堅守傳承手藝、有的人曾被神明託夢,更有的人為了出師,而費盡努力,不過當初的盛景對比現狀,讓這些行業漸漸沒落,所以才需要大家的支持,大家一定要去看看!

在龍山寺建立之時,便有請人來卜算,算出了這一帶未來和算命的緊密聯繫,不出所料,這裡的香客時常都有算命的需求,所以這裡的卜卦行業也越加發達,這裡可以看到當時的手相、面相圖、也有算卦的小鳥,還有書本和龜殼,彷彿還能看到當年盛景。

在這裡,一直以來都會辦一年一度的「艋舺大拜拜」,辦在農曆十月21日到23日時,也算是宮廟文化的聖誕節了。而這些繞境活動是為了驅逐鬼神,擒拿惡鬼,三大軒社到八家將都會參加,這裡也擺放著許多的用具和相片,甚至主神安尊王繞境時,驅散瘟疫都不是問題!

而台北這一帶也有幾大廟宇,分別是台北的天后宮、艋舺的清水巖祖師廟、和舉辦大拜拜的艋舺青山宮,以及同樣在艋舺的「艋舺龍山寺」,所以這裡的繞境才會如此盛大,畢竟有三大廟宇都在此處。

其實我自己也非常喜歡台灣的各種宮廟文化,這次的展覽其實有讓觀眾更了解宮廟的用具,不只是「很吵的那個」,這樣不良好的印象,也推薦大家能來看看,參觀剝皮寮的美景的同時,也讓自己沈浸在台灣的文化中。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