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城西生活節》[千變萬華]|可能創學-2020冬學

今天到了剝皮寮歷史街區,參觀2020城西生活節的「千變萬華」特展,萬華位於台北城的西邊,所以叫城「西」生活節。萬華的舊稱是「艋舺」,因鄰近淡水河與新店溪交界,所以是台北第一個發展的地方,也有許多古建築。這次的城西生活節以「信仰」為核心,設置了五大主題【合境平安】,【信仰文化】【信仰殿堂】,【廟埕起駕】以及【廟內參拜】。

「艋舺金門舘」和「艋舺金復興社」與剝皮寮淵源很深,近年的大拜拜都在剝皮寮廣場,為「蘇府王爺」設置紅壇與牌樓,參與遶境慶典。艋舺金門舘是在林爽文事件時,大清帝國派金門水師參戰,後來水師官兵在「府城、鹿港、艋舺」,也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各蓋了一座金門舘,艋舺金門舘至今已有120年的歷史。

「老明玉香舖」第一代「黃燦」以前沿路叫賣,慢慢地黃燦的手藝得到了認同,玄天上帝廟看到了他的認真與香支的品質,開始和他訂購香支,到了第二代,老明玉香舖有了一個店面,也開始賣香以外的拜神明用品,60、70年的生意很好,賣一天可以吃一個禮拜的飯,第三代和第四代的時候,因為提倡環保,買香的人越來越少,但老明玉香舖還是堅持繼續做下去,他們相信不管有沒有拿香,只要有心就好。

龍山佛具行已有百年歴史,因為以前的廟宇多數沒有神像,同行也比較少,所以從福建來台的「李邦祿」就決定在龍山寺旁開始,雕刻的手藝越來越好,客人也越來越多,但是現在多數人不祭拜的習慣,買佛像的人越來越少,但是他們相信只要有人還有信仰,佛具店就會存在。

做好的佛像都會披上龍袍,戴上金冠,於是民國52年,「林榕官」 在萬華開了南新繡莊,專門做織繡工藝,包含神明衣裝、神明帽、桌幃等,巔峰時期還曾設立工廠,找數十位師傅一起幫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