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來到了臺北當代藝術館,目前當代藝術館一共有四個展覽正在展出,分別是《液態之愛》、《聲經絡》、《生根》、《著眠間舛息》這四個展覽,這次的介紹會以《液態之愛》和《聲經絡》為主,那麼,相信各位一定知道,當代藝術不一定讓人看得懂,藝術家主要是想讓人看了之後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果有人想看懂當代藝術,那大概只能去看看作者的想法了。

上圖是聲經絡展覽的第一個展覽,從當代藝術館門口一走進去就會看到,裡面是一個看起來像錄音室的地方,裡面還有一個小小的螢幕,看起來是用來說明這裡是幹嘛用的的地方,我自己看到之後,我覺得這個展覽是想讓我們知道這些錄音人員的工作是在做什麼,同時裡面也投射了錄音的畫面,大概是像透過這些內容讓我們看到錄音人員平常要做的不只是錄音,還要測試、向高層報告等等的,感覺很辛苦呢。


這個展覽我覺得很特別,因為它使用了一般車窗上會用的玻璃,從裡面看不到外面,但從外面看的到裡面,就和車窗一樣,只是剛好相反,從裡面看不到外面,從外面看不到裡面,各位有看到這個房間中的地板上面有許多的白點點嗎?那看起來是許多小玻璃片,我覺得他想表達的是人生中的每一個故事,會這樣想是因為我看到旁邊有許多看起來像是在描述人生故事的一本本小書,讓進去參觀的人可以觀看,而玻璃的設計是為了讓人們有一種在觀看別人的記憶的感覺(我是指讓外面的人看到會這樣覺得),認真想想這個展覽的意義,會覺得這個設計師很有創意呢。

各位有看到上圖中大大的黑板上,寫著各種音響設備或是音樂技術的心智圖嗎?看起來很像是各種音樂技術的發明過程和創造者,裡面還介紹了關於展覽名稱:《塔金亭,聲響實踐的共鳴社群》的創作理念,這邊由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我讀取到的原因。
展板上寫著,這個展覽中的內容都是在描述與介紹他們如何實踐這些想法(黑板上的),策展人認為社區是一種「塔金亭」,而展覽中播放著許多音樂,這些音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深沈、清晰、連續」,策展人將此音樂類型稱為共鳴,而這個音樂的旋律讓策展人認為可以用來比例實踐者社群已在世界上扎根,這樣的呈現方式能讓觀展者有明確的,來自這些音樂技術的歸屬感。

這個展覽中有許多螢幕前掛著耳機的景象,還有一個投影機旁邊放著許多樂譜,我猜那些應該是那些音樂的樂譜吧,每一個樂譜都是一片透明片,放到投影機上面就會投射到大銀幕上面,而每一個有耳機的螢幕都是播放著策展人與他的朋友們一起創作的音樂,其中一個,離展覽門口最近的是一首叫做「錯誤來世」的歌曲,那是我第二喜歡的歌,因為那是一首唯一能嚇到我的歌,而且還是每次聽都會被嚇到,而且那個旋律也讓人感到非常的沈重,每次聽都會覺得陷入那個音樂的情緒中呢。
我最喜歡的是一首叫做「曹雜記」的歌曲,因為那首歌的高低起伏很大,一下是輕快又流暢的旋律,一下是沈重又陰沉的節奏,讓人聽了感同身受,如果配上MV應該會讓人覺得自己就是MV中的那個人吧。

這是一個看起來單調的展間,其實牆壁上有許多介紹的內容呢,以我的理解,這每一段文字的旁邊都有一小段歌詞,而歌詞都是用金色會反光的顏料來印刷?上去,會打問號是因為我不確定他是用印章蓋上去還是貼紙之類的,這個展覽的內容是在說關於馬來西亞半島的國歌,其實原本這首歌是英國的民謠,後來因為各種政治的問題才會變成馬來西亞半島的歌曲,而牆面上有許多的年份,那是在介紹每一段歷史的故事呢,聽說這首歌有被翻唱成各個語言的,因為那些國家的人都覺得這首歌輕快好聽,但都不知道其實這首歌有這麼多的政治背景。

那是一個看似普通的空間,其實是一個展覽,剛剛走來時,還看到許多女生們在拍網美照呢。 接下來輪到第二個主要的展覽,由於上圖展覽並沒有太深入的介紹,所有我就直接以我的想法為主,我覺得那個展覽是想讓人能體會到,原來嘻哈音樂也可以是輕快的,悠閒的旋律,雖然基本上都只有曲,沒有人聲,不過還是很好聽。

不得不說,我看到這個展覽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什麼啊,看起來好無聊」,話是這麼說,不過我並沒有說出來,後來看一看之後,我的想法是,感覺這個策展人想要讓我們感覺到,其實音樂的創作並不一定需要非常專業的樂器和製作工具,甚至是完美的配樂都不一定會需要,畫面中的策展人,在各個地方都以敲擊的方式,帶著簡單俐落的工具跑到各個地方製作音樂,也許他想告訴我們:「音樂,有的時候並不是需要想破頭才做出來的東西,只要你有心,就能做出好的音樂」

這個展間有許多的大螢幕,一共六個,三對,每一對兩個螢幕,每個螢幕都投放著一組影片,每一組影片都是一個打鼓,一個是各種聲音,比如說,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聲音的影像,其中一個是在切雕花糖的影片,各位知道在日本常常會看到有個種圖案的糖果嗎,他會用各種方式弄出圖案之後拉長,最後在一片一片的切好包裝,之前我曾經在日本看過職人現場表演呢,我覺得那個切糖的聲音很特別,很像刀子直接切沾板,但又不太一樣,而這些藝術家的目的就是用鼓來嘗試模仿這些聲音,我覺得那個展覽雖然吵的不行,不過很有創意呢。

以上是剛剛提到的雕花糖,怕各位無法想像我說到東西長什麼樣子,所以貼上來給各位看看。

我是覺得,這一堆機械實在讓人無法覺得他是泉水,不過這是策展人取的名,我們要尊重他,接下來回到正題,我覺得策展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雖然是一堆機械,看起來很僵硬,其實只要想像,也能讓他們變成泉水,這個展覽中有很多聲音,如果閉上眼睛,認真體會,我相信我一定能想像出這些機械是泉水的,畢竟策展人都那麼努力,都那麼努力有讓聲音聽起來像是泉水了。

那是一個影片,在述說著許多目前存在的,許多未知的事情,比如說,我在聽的時候,策展人用一種非常困惑又神秘的口氣說到:「你怎麼知道宇宙大爆炸之前世界上什麼都沒有,你怎麼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平行世界的存在,你怎麼知道地球獨一無二」,我當時聽了以後覺得,這個女生的聲音怎麼能這麼的有神秘感,我一聽就覺得那是一個很有氣勢的聲音。

這是四個液態螢幕做出來的特效,以它語音的介紹來說,投出來的這個黃色東西應該是某種元素,生活中不常出現的元素,我覺得作者想呈現的應該是,這些線路的盡頭將會是所謂「發光半導體的未來」,看起來很有未來感,每一個畫面都有一種「那就是未來的樣子」的感覺,雖然他的螢幕就只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看自己在一堆管線中穿梭,有一種很自由的感覺。

這個展覽中,有許多的植物照片,看起來有各種植物,看起來有各種類型的,有多肉植物,有看起來像是稻米的植物,而牆面上則有許多的介紹,以內容來說,應該是關於旁邊圖片的介紹,其中好像含有了人類在技術或或化學等方面的一些突破,總之看起來很深奧。

上圖是這個展覽的前廳,接下來從旁邊往右走還有一個看起來像是小電影院的地方,裡面播放著日本拍的電影, 裡面描述的是,有一群人是清理地下污水的,但是因為周圍核洩漏,導致污水中也含有放射性的成分,直接接觸會死亡,為了避免一般平民接觸到污水,所以需要人員去清理,而故事就是在描述他們在清理污水時的故事。 在進入有電影的地方之前,前面是許多的劇照,以及一些書,書的種類有各式各樣,而劇照則是電影中的內容,旁邊還有一些酒瓶,我覺得這些場景是要還原清潔污水的人員,每天回家之後的感覺吧。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