皙:當代藝術館 聲經絡、液態之愛|可能創學-2020冬學

|聲經絡

「聲經絡」展覽是以中醫的經絡觀念作為啟發,經絡在中醫中代表著維持人們氣血、能量的存在,而聲音也是如此,雖然看不見,但影響力非常強大。這個展覽分別利用了台灣、菲律賓、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四個地區不同的聲音文化和歷史作為主題。

《這麼多年過去,》這個展的名稱利用了「,」是因為雨夜花這首歌的故事在未來還會繼續下去。而展間利用了鏡子也代表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個故事當中。雨夜花這首歌原本是兒歌,經過了周添旺先生改寫,變成現在的樣子。

《塔金亭,聲響實踐的共鳴社群》這是關於菲律賓的聲響,塔金亭是共鳴的意思,他將共鳴的特性(深沈、清晰、連續)來比喻社群已經在歷史脈絡扎根。

他們利用了噪音來當作音樂當作音樂演奏,並敲出有旋律的聲音。

《銀色噪音》是以馬來西亞的國歌來做介紹,當時是因為拉惹朱蘭被流放到塞席爾,聽到一個很喜歡的旋律,就把它記起來。回到霹靂州時就請樂團演奏,之後就變成霹靂州的州歌,其實那首歌是一首當地的民謠。這首歌之後被選為馬來西亞的國歌,所以這首國歌以外的版本在馬來西亞成為禁歌。

因為馬來西亞的國歌是輕鬆的旋律配上古板的歌詞,所以會顯得非常突兀。

|液態之愛

這個展覽在探討高端科技、網絡、演算法、大數據以及訊息氾濫如何影響現代人的生活,社群媒體也都開始液態化。

《無窮盡的嘻哈曲》這首歌是由11位饒舌歌手以演唱及演算法嘻哈產生器所做出的歌曲,這首歌在展覽期間完全沒有重複的段落。第一次聽到嘻哈演算法這個東西,超酷的!

《感覺空間》這個展非常特別,是要進去youtube 聽他現在製作的歌曲,這是現場直播,在展間是聽不見聲音的。我覺得他的音樂和畫面非常不和諧,因為他的音樂非常動感,但畫面非常和諧、寧靜。

《結構研究VI》這是利用人們來幫自然現象所產生的聲音配音,我最喜歡的是鳥的腳步的聲音,聽起來非常一致。還有雨滴、下冰雹、捕蚊燈等等的聲音,非常有趣。

《未曾來過》我在聽這個聲音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的煩躁、焦慮,很像腦袋裡的各種想法一直跑出來,所以我沒有仔細聽他說明的內容,我只是去感受這些聲音。

《發光半導體未來》這是一個在說關於網路、資訊科技等等的展間,而後面的發光面板是代表太陽,光線是訊息、訊號、同時也是亮度及能源,而閃爍著就像連網中的光纖、也是曲速中高速移動的通道。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