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聲經絡、液態之愛、當代藝術館|可能創學-2020冬學

當代藝術,在多數人腦中的印象都十分抽象又難懂,這次當代藝術館總共一次辦了四個展覽,這次我會先介紹一些展品,並帶入我對展品的觀感,如果要更好的感受藝術品,可以自行觀展,也歡迎分享自己的看法。

【聲經絡】

《這麼多年過去,》-鄧兆旻

在我們看到的玻璃的另一端,其實是一面鏡子,沒錯,這是一面單面鏡,而空間裡面的本子以第一人稱描述台灣最受歡迎、又流傳最久的歌曲「雨夜花」,寫了雨夜花的生命故事,描述雨夜花如何利用這些傳頌的人們而達到永續永生。而這首歌的歌名在以前被拿來意指共產黨創黨者謝雪紅,而這首歌在「返校」遊戲中也有關鍵的作用,作者鄧兆旻則把這首帶有象徵意義的歌曲拿來探討物品與人之間的關係。

我是第一次有人把一首歌能夠擬人化的如此生動,而他想表達的東西也讓我覺得很有趣,不是人在用歌來表達,而是歌在用人來生存,這樣的角度讓我覺得很新奇。

《夢瀾吞唱片快閃店:曹節的電子夢》-袁志偉

夢瀾吞唱片行原本是在新加坡購物中心的展覽,現場陳列了新加坡音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而這次的概念也是夢瀾吞唱片的小型版,展內也有推測了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唱片,非常新奇,優雅慵懶的旋律有特別的節奏感,感覺就像穿越到了太空中的蟲洞一樣有科幻感。

而這裡也介紹了「曹節」是一名新加坡博學家和作曲家,曲風既浪漫又結合了後現代,十分怪奇,而這裡也講述了他的故事和相關作品,曹節在被軍隊帶到英國後,便開始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曹節便在那裡唸完了史丹佛大學,得到了數學和音樂的雙碩士學位,便正式出道,期間也編了許多長篇交響曲,十分有野心,而他也講了一句話,我認為非常有道理。「

在各類不同的藝術家中,作曲家恐怕是比較糟的,因為你的夢想必須由其他人完成。」

這是作曲家的悲哀,但我認為也是作曲家的神通廣大之處,他僅靠一人,便能像組織一支軍隊一樣,駕馭整首音樂,中間有各種不同的樂器要協調,演奏,讓我非常佩服,可能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液態之愛】

《結構研究VI》-倪灝

整個展區有六個螢幕,其中三個鼓手各自會模仿youtube三個系列影片的快慢節奏,這些影片都是一些自然或人為造成的聲響,就我觀察到的,就有鏈鋸的聲音、牙齒對擊產生的咯咯聲、破壞並砸爛家具擺設的碰撞聲、甚至是車禍和地震都是這首音樂的媒材。

這個作品讓我能夠思考到,是否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動作,其實都有節奏存在?作者將這些世界各地的音樂都化為了最單純但又最刺耳的打擊樂,透過這種最原始的方式來進行表達。

《流動性空間》-希朵·史戴爾

這是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展品,他長達33分鐘,內容都是一些網路上的素材拼接而成,雖然我並沒有看懂完整的故事,但就數位導覽所說,這講述一名失業的亞裔金融分析師開始學習武術,並遵循李小龍的規訓,「如水一般,無形無相」。而整部影片都在用各種方式、各種素材、各種台詞帶到「水」這一元素。

而令我最感覺奇妙的就是這部影片的剪輯和素材,充滿了迷幻的魔力,感覺藝術家剛剛嗑了怪怪的東西。影片中層出不窮的廉價字卡和特效,如果放在往常的影片中,定會令我非常不屑,但放在這影片裡就有非常有趣的效果,既讓我起滿雞皮疙瘩,但又很想看下去,儘管內容看似沒有邏輯性。

最後看完展覽,其實我會發現,當代藝術有時要表達的東西就那麼清楚,它就在那邊,只是你要不要去觸碰,或者說想不想去深度了解,這些才決定了你能不能看懂,就算得到的東西和藝術家想表達的不一樣,也沒關係,藝術沒有標準答案,永遠沒有。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