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米,是我們生活中必須的食物,常常吃,而米,也分成許多種類。
首先是蓬萊米,基本上就是一般的白飯,很好吃,也可以做粥。而在來米,口感硬,很白,非常不適合用白飯的煮法,用電鍋煮容易拉肚子,所以多半會打成漿做米粉。而糯米,也是今天的主角,有分圓糯米和長糯米兩種,顧名思義,一個圓一個長,圓糯米較粘,會作成飯糰和湯圓,而長糯米不粘,適合做較粒粒分明的油飯。
而今天的湯圓就是用圓糯米,拿到麵團後,開始輪流揉它,從一開始的粉狀開始變成一大塊一大塊,最後成為巨大的麵團,分下去揉湯圓。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流派,有人是骰子型,有人是環狀,甚至還有人以蛞蝓做為主角,我呢,原本想捏明太子,但發現根本無法塞牙縫,還是改回中規中矩的圓形好啦。
這次收穫了滿滿一盒湯圓回家,期待會好吃。
✅瑜:今天我們完成了許多湯圓的製作,老師在製作湯圓之前,和我們分享了關於各種米的應用,比如說是我們平常吃的白米,老師說我們平常吃的米叫蓬萊米,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說:「我們吃的米不是還有越光米、宜蘭米、或者其他的米嗎?」,老師說那些米都是從「蓬萊米」慢慢改良的,比如說讓蓬萊米和其他米種雜交,這樣就可以種出我們平常喜歡吃的各種米。
除了一般的米之外,老師還介紹了在來米和糯米,老師介紹在來米是比較長的米,內部是實心、吃起來沒那麼Q,通常會用來製作米粉,同時老師也說,現在很多多米粉都是另外加工,而不是用純的在來米製作了,各位知道胃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吃米粉嗎?因為米粉的原材料是在來米,所有胃不好的人吃太多在來米製品就會引發脹氣,因此不適合多吃,當然,吃一點嚐嚐味道是還好,多吃就不行了
老師還和我們介紹了應用非常多的糯米,通常糯米會用來製作各位熟知的麻糬、芋圓、湯圓等食物,或者用來製作各種粿,比如說紅龜粿、草仔粿等等的食物,而糯米也分成長糯米、圓糯米、一般糯米或是其他分類,今天我們就要製作冬至必吃的湯圓。
湯圓的製作過程,老師已經直接幫我們完成了湯圓麵團的大概製作,我們負責的只有揉麵團、搓成球狀,老師也給我們弄了各種顏色的湯圓,分別是黃色、粉色、白色,黃色是用薑黃製作,粉色則是用紅麴,我們從原本黏的要命的麵團加入糯米粉揉成可以搓的湯圓團,在製作的過程中,我覺得蠻有趣的,尤其是最特別的顏色,沒想到有人用紅麴來製作湯圓,感覺很特別。
✅皙:冬至到了!要來吃湯圓了!不過我們不只是吃,還自己做。
老師先帶我們認識了「米」,米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蓬萊米、在來米、圓糯米和長糯米,不過每一種的用途都不太一樣,像是我們平常吃的米、米果是蓬萊米做的,麻糬、草仔粿是圓糯米做的,油飯、飯糰是長糯米做的,而新竹的特產-米粉是在來米做的(補充一點:冬粉是綠豆做的)。每種米的特性都不太一樣。
接著我們開始製作湯圓,材料有蓬萊米、粿脆、薑黃粉和水,在製作時需要很大力,像洗衣服那樣搓揉,他就會慢慢變成麵團,接著搓成圓形後,在撒糯米粉,就可以煮了! 這是個很有趣的體驗呢。

✅媗:今天是冬至也是自然課,所以今天就來搓湯圓,做了湯圓的米有分四種分別是:在來米、蓬萊米、圓糯米、長糯米,直接用糯米粉做比較不好吃,但為了省時間,所以還是用糯米粉加水作了,這次做了3個口味,分別是原味、薑黃以及紅趜,一個班群搓一種,然後在交換,我們負責搓的是薑黃。我覺得搓湯圓很有趣,摸起來很療癒,我上次搓湯圓大約是一年前的今天,最近也很久沒除草了,期待以後的自然課,也期待這次湯圓的味道。
✅璇:「米」是生活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只知道吃,卻不懂它的知識,今天我們來到劉老師的自然教室認識了「米」的區別和如何製作湯圓。
首先是米的種類,蓬萊米是日常吃的;在來米會做成米粉;圓糯米有黏性可做成湯圓;長糯米則是粒粒分明,會拿來做成飯糰、肉粽,還有一點要切記的是現在的土地多少都有被污染,長期只吃同一種米對身體可不會很好。
來到搓湯圓的環節了,大家合力完成湯圓團,再由每個人搓出自己想要的形狀,搭配煮出來時會有有點透明軟軟的,就特別做出一隻蛞蝓,成品非常可愛。
✅齡:冬至了,大家吃湯圓了嗎?有沒有做過湯圓呢?現在就讓我來告訴大家一些關於米、湯圓的小知識。
平常我們最常看到的米分成四種:
一、白米(蓬萊米),早期蓬萊米是台灣特產米,但因為農夫想培育新的米種,所以現在台灣的白米,都會有不一樣的口感,外表是透明的,吃起來偏Q
二、在來米,外表是白色的,整顆是實心不Q,可以用來做米粉,補充一點,冬粉是用綠豆做的,不是在來米,在來米做的是米粉。
三、圓糯米,外表是白色的,會黏黏的,我們一般吃草仔粿、麻糬、湯圓都是用圓糯米做的。
四、長糯米,外表是白色長長的,硬硬的不會黏,會用來做飯糰、油飯、肉粽,因為粒粒分明。
買米要注意,不可以一直吃同一家的,因為現在的水不太乾淨,如果輪流吃,就可以分散毒素,說了這麼多,我們就進入製作湯圓的階段吧!
做湯圓我們要準備的材料有:
1糯米粉
2粿脆
3薑黃粉、食用色素(如果要做有顏色)
4水
5大鍋子、鐵盤、大湯匙(裝、攪拌用)
第一步驟:將糯米粉和水加入大鍋子,拿出大湯匙攪拌
第二步驟:攪拌均勻後加入粿脆,開始用手揉,揉到不會黏手
第三步驟:就可以開始分小顆,揉完後加入糯米粉,如果還沒有要煮,這樣才不會黏在一起
第四步驟:只要放下水就完成
✅宇: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一想到冬至,大家的直覺一定是湯圓,而我們的湯圓,才不要去外面買呢!我們要自己做湯圓!
首先,我們最常見的米是蓬萊米,他的特色就是較為透明,能拿來煮白飯,但他不能拿來做湯圓。
接下來是在來米,在來米的特色是較硬、較白,可以拿來做成米粉,但他也仍然不能做湯圓。
再來是長糯米,長糯米特別好分辨,因為他特別的長,適合做油飯,但還是不能做湯圓。
最後我圓糯米,他也很有特色,因為他黏黏的,而他可以拿來做像麻糬的食物,而湯圓就是用這個做的啦!

✅宸:今天是冬至,所以老師帶我們認識湯圓的原料「米」米是很重要的主食,但是,在臺灣有很多的農田已經被污染了,像彰化、花蓮、就有重金屬,宜蘭雖然堪稱好山好水,但宜蘭的水溝中,也有很多的污染,所以米一定要換不同的品牌吃。
再來,我們開始做湯圓,做湯圓有幾個重點,1 要先煮一些,讓湯圓可以黏在一起、2 湯圓不能太大。
✅周:頂著雨傘、順著小徑走到了劉老師自然教室,今天正好是冬至,所以活動是搓湯圓。
開始時老師先講解了關於米的知識,像是米有分蓬萊米、在來米、糯米等,糯米又有分長糯米和圓糯米,製作的食物也不一樣,像我們平常吃的是蓬萊米、在來米通常會加工成米粉等食品、糯米會做成肉粽、油飯等,像今天的湯圓就是用糯米粉做的。
製作的階段,先混合粉與水和染色的東西如薑黃粉或食用色素,混合均勻後,再將一部分煮熟的混合物與原本生的混合,搓揉至均勻後就可以開始搓圓。
形狀也不一定侷限於圓形,可以是千奇百怪的形狀,像我就做了人性湯圓,考驗食用者人性與良心。
最後將湯圓們包裝做一起,帶回家煮熟後就可以享用自己做的美味湯圓。
✅涵:這次的自然課我們來搓湯圓!首先我們先認識了不同的米,像是平常吃的白飯就會蓬來米,它比較Q,但也容易有污染的問題,所以老師告訴我們不能一直吃同一個地方的米!
還有製作米粉的再來米,它比較硬,常常被製成加工食品,老師說腸胃不好的人不能吃太多,不然會消化不良喔!
還有今天做湯圓的糯米,它可以做成麻薯、湯圓和紅龜粿喔!有很多的傳統小吃都有加糯米喔!
今天的湯圓有三個顏色,1白色:沒有加任何東西,2紅色:食用色素,3黃色:薑黃。
最後補充一下揉麵團的技巧,要像是洗衣服一樣的搓揉,在一開始大家都沒有掌握到那個技巧,但是後來大家都有成功的搓出湯圓!
✅哲:一早,我們便順著崎嶇的道路來到—「劉老師的自然教室」,在此,我們將度過這「冬至」的上午。
在歡樂的氣氛中,我們進行著遊戲—「大風吹」,除了因應外面的下雨,也予以大家歡樂、活力早晨。
「蓬萊米看起來透明,內部空心,適合一般食用。」劉老師如此述說著,臺灣的米與糯米的種類,及正確選用米的方式在她口中傾瀉而出,道盡米的面貌與心酸。
冬至該做什麼呢?就是搓湯圓、吃湯圓!
先將糯米團與粉和在一起,加入溫熱的湯圓糰,就像洗衣般混在一起,分糰、搓圓、淋上粉,這事就大功告成。
從此課程,我學到搓湯圓的流程,與米的知識、污染,讓我更在意平時食用的米。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