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爸媽之後就很難有自己的時間!
當了爸媽之後當忘了一個人看書、看劇、喝咖啡的感覺是什麼了!
當了爸媽之後,漸漸和朋友失去了聯絡,生活中都是孩子的事!
當身為爸媽,開始意識到這些,開始覺得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需求,卻發現小小孩子緊黏著我們不肯放手,小學階段的孩子有許多的課業沒有完成需要我們盯著,青少年比我們還會熬夜!

這是多數父母的困擾與感受,在可能幸福學院冬學第一週的交流之夜,35位爸媽在線上交流分享如何放鬆下班這項議題,教養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可能幸福學院裡,教練無法直接給予大家標準答案,但是可以透過問答思辨以及經驗交流分享,讓有需要的家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談到爸媽無法下班,大家最直覺的困擾是就是孩子到了睡覺時間不肯好好睡覺!就寢前的這段時間,的確是很多家庭的戰場,所以一開始大家先輕鬆地聊一聊爸媽小時候關於「睡覺」的回憶以及自己熬夜的經驗。一邊聊這些回憶和經驗的過程中,許多的學員開始更貼近孩子的心,其實孩子不願意好好睡覺,有他們的需要呀!就像小時候的我們也是如此!



身為爸媽能夠同理孩子之後,在處理這些困擾的行為時,情緒就能夠和緩許多,也能夠「提前部署」滿足孩子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幸福教養學的「教養觀念卡」中的「好好照顧自己」、「自立的孩子性格」、「共好的親子關係」這三張牌卡,就提出了爸媽需要下班的重要性,不僅是爸媽的身心需要,對孩子的自立更是重要的一步!如果孩子的大事小事都需要由父母來陪伴與督促,對孩子獨立的發展及共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大傷害!



面對親子的衝突,爸媽需要先從父母本身可以做的行動開始,「教養禁忌卡」中的「不要打罵孩子」、「不要處罰孩子」以及「不要威脅孩子」這三件事是身為父母可以先著手的!



看到「下班」腦海中很容易浮現「固定上下班制」的畫面,但我們都知道父母的角色的責任與傳統上下班的概念是不同的,所謂父母放鬆下班的概念,指的是身為父母需要休息喘息的時間與空間、需要回到自己本身的需要照顧好自己,找到適當的時間與方式恢復自己的心力、腦力和體力!父母行動卡中「呼吸覺察」、「身體掃瞄」這兩張卡片,從正念減壓著手,是很有效恢復腦身心狀態的好方法,覺察到自己在教養上容易有負向情緒時,使用「非暴力溝通」和自己對話,找到自己需要被滿足的需要,進而「採取行動,少說多做」!「行動」很重要,從每天5分鐘的時間開始,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滿足,在教養上更要相信另一半可以一起協力照顧好孩子,也要相信培養孩子獨立玩耍、自主安排時間是可以做到的!不要當燃燒殆盡的蠟燭,而是成為有源源不絕能量的小太陽!





最後要進入到「親子行動」卡,「單獨約會」、「親子同樂」這兩張卡牌就是親子存款的「提前部署」,父母將最有心力體力的時間陪伴孩子,主動給予優質的陪伴,會比孩子哭著鬧著跟我們要關注的效果好很多很多!當品質可以提昇,也需要「激發孩子獨立」,透過「陪伴孩子練習」生活上可以自主的能力,分成階段性的目標做練習,當孩子對自己有自信,不再認為自己需要依賴爸媽,爸媽可以放鬆的時間也就變多了!在「落實家庭作息表」這張牌卡中,我建議每個家庭,都需要透過和孩子一起討論,邀請孩子參與「家庭作息表」的制定,思考每日生活中需要完成的事項,一起繪製成一張看得見的作息表,張貼在可以家人都清楚看見的地方,從共好的目標一起落實!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