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你會在睡前開檢討會嗎?

今天的療心卡是「獨處」,不少學生分享自己的獨處時間是在睡覺前,而且會回顧一天發生的事情⋯⋯

「這樣你們還睡得著嗎?睡著之後睡得好嗎?」我問學生。

「嗯⋯⋯,好像會想東想西很難入睡耶!」「晚上會夢到今天什麼事情沒有做,有時還會驚醒」,學生回答。

我可以理解,因為曾經的我也是如此,我曾經有躺在床上四小時還睡不著的經驗,也有過好不容易睡著,卻在半夜一點驚醒後,就再也無法入睡了。

當時年輕的我,也很習慣在躺到床上後,開始回顧一整天的生活,很常發生的,是想到什麼事沒有完成,從床上跳起來趕快去做,然後那晚又不用睡了。

直到後來當了爸爸,在自己還沒有認識阿德勒之前,也常會在孩子睡覺前,藉由「回顧」一整天的行程,實際上是在和孩子開「檢討會」⋯⋯

Photo by Moose Photos on Pexels.com

睡前的「檢討會」

那年的綠豆四歲、粉圓兩歲,粉圓很需要睡覺,而綠豆很不愛睡覺。

「既然你不睡,我們來回想一下今天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吧?」我邀綠豆一起。

剛開始氣氛都不錯,可能當天去了動物園、可能去了親子館、也可能去騎腳踏車。

但話沒說幾句,就會出現:

「那你記得你今天把弟弟弄哭嗎?」

「你在親子館拿了新的玩具,但舊的玩具沒有收耶!」

「不是跟你說騎車要等我和粉圓嗎?你自己騎那麼快很危險耶!」

原本愉悅的氣氛就會轉為凝重,原本興奮的綠豆變得不太說話。

當年的我並不理解孩子的感受,還會落井下石般地,要他提出解決方法、或是「下次不會這麼做」的承諾。

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才會讓綠豆去睡覺,卻沒有發現,他更睡不著、甚至半夜會大哭大叫的行為,其實和我在他睡前「開檢討會」有關。

後來學習大腦相關的知識後,才知道原來人類這個種族為了生存下來,我們的大腦對於「威脅、恐懼、緊張、害怕」這類感受的記憶總是特別深刻。

而我當年在睡前對綠豆所做的「檢討會」,正是在增強這些感受,然後綠豆再帶著這些感受、以及自己做不好的事件回憶入睡,當然是睡不著也睡不好了。

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Pexels.com

睡前只談鼓勵和感謝的「窩窩心」

後來學習阿德勒心理學之後,知道「鼓勵」對於孩子(其實是每個人)的重要性,因此除了會在日常生活當中即時地鼓勵孩子之外,我更像是「贖罪」般地大力宣導在睡前不要開檢討會。

「睡前不檢討一天的行為,那要做什麼呢?」很多家長問我。

「那我們就在睡前鼓勵和感謝孩子吧!」我相信這麼做準沒錯。

在我們開始在睡前鼓勵和感謝孩子之後,孩子和我們都覺得好溫暖、好窩心喔!於是我們就將睡前的這段時光取名為「窩窩心」。

除了用言語和孩子互動的「窩窩心」之外,我們還會執行「暖暖抱」,未來Family還有把我的介紹放上網站呢!

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3255

窩窩心,是回饋給孩子他今天有什麼能力的成長、為家庭貢獻了什麼、以及哪些地方自己作主負責,最重要的,是將父母的感受回饋給孩子。有的父母說剛開始找不到話題,那就和孩子說:「謝謝你今天和我一起生活著,爸爸媽媽覺得很幸福!」

暖暖抱,是和孩子親密的擁抱著,用肢體語言的力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全心接納、全然包容。初期,有的父母和孩子會覺得彆扭不適應,但並不表示孩子不需要父母的擁抱,孩子只是需要重新找回擁抱的力量而已。

Photo by Snapwire on Pexels.com

如何三秒入睡?

過去的我,是很難入睡的,正如文章一開頭寫到,曾經有躺在床上四小時還睡不著的經驗,也有過好不容易睡著,卻在半夜一點驚醒後,就再也無法入睡了。

曾經為了改善難以入睡的狀況,我有買幫助睡眠的健康食品,但吃了沒幾天就無效了;也曾經在睡前喝一瓶水果酒,但這應該是讓自己醉倒而不是睡著,而且常常隔天會頭痛。

然而這三年的我再也沒有這樣的困擾了,原則上都能在五分鐘內睡著(倒是還沒有三秒入睡的能力),不用吃健康食品和喝酒,而且隔天可以在鬧鐘響之前就自動甦醒。

我唯一做的,是正念的身體掃瞄。

正念,是我覺得現代人一定要練習的「大腦運動」,其實我在十年前就知道正念了,但那時的我並沒有產生興趣,甚至認為那是宗教儀式。

直到在生活中遭遇重大挫折,剛好有朋友和我分享胡君梅老師的「正念減壓自學全書」,於是我就拿起那本書自學,也透過網路上的各種音檔進行練習。

但真正改變我的,是我鼓起勇氣參加台灣正念工坊,由陳德中老師帶領的正念減壓五日密集班,我才更理解什麼是「正念同在」。

第一天課程放學後,我在睡前播放身體掃瞄的引導音檔,它是從腳趾頭開始,一路掃瞄身體的各個部位,最後到頭頂或鼻端結束。

而我還沒聽到左腳大腿就睡著了,大概不到三分鐘的時間。

很神奇嗎?其實是因為我將專注力放在自己的身體,放在身體和床舖、被子接觸的感受,當下的我沒有去回顧過去、也沒有去展望未來(這兩項行動正是我難以入睡的主要原因),我不需要去找睡眠,而是自然而然地讓睡眠來找我。

我邀請學生們進行實驗,感受和記錄在睡前檢討、以及在睡前正念,是否會帶給他們不同的睡眠狀態呢?

近期在Netflix有三部和正念相關的影片,也很值得大家去觀賞喔!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