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爸:你覺得媽媽應該要___?

昨晚可能幸福學院的《正念療癒力》深度閱讀讀書會結束後,因為還有15分鐘左右的時間,於是我抛出延伸「第29章 角色的壓力」的提問:

你覺得媽媽應該要___?

以下摘錄夥伴們的回應:

  • 媽媽應該要以家庭為重
  • 媽媽應該要把孩子的事擺在第一
  • 媽媽應該要先照顧孩子,照顧好老公,最後才能想到自己
  • 媽媽應該要照顧好孩子的健康
  • 媽媽應該要好好陪伴孩子
  • 媽媽應該要洗衣、晾衣、收衣、摺衣
  • 媽媽應該要準備餐點
  • 媽媽應該要維持家裡整潔
  • 媽媽應該要給孩子好的身教
  • 媽媽應該要孝順公婆
  • 媽媽應該要溫柔
  • 媽媽應該要負起大部份的教養、教育功能
  • 媽媽應該要顧好孩子的眼睛牙齒健康
  • 媽媽應該要準備三餐、打理家務
  • 媽媽應該要分配好家庭財務管理
  • 媽媽應該要為孩子的行為負責

我想對媽媽們說一句:「妳們辛苦了!」

這麼多的「應該要」,可能來自於從小妳觀察自己的媽媽、可能來自於先生的期待、可能來自於娘家或婆家的要求、也可能來自於社會文化的氛圍⋯⋯

有沒有可能,讓自己在「應該要」之前,停一下、覺察一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應該要』的嗎?」

接著分辨一下自己所做的事項當中,哪些是「應該要」?哪些是「想要」?哪些是「需要」?

回想15年前,我和粉圓媽在討論,要留職停薪在家帶小孩的話題時,我們有好長一陣子,都直覺地認為是「媽媽應該要留職停薪在家帶小孩」,完全沒有想過其他的可能性。

直到某一天靈光乍現,冒出了一個念頭:「有沒有可能,是爸爸留職停薪在家帶小孩呢?」

我還記得我當年的直覺反應是:「不 可 能 !」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爸爸的「角色」,包含著在家帶小孩!

但沒有想過,不代表不可能、也不代表不可行,說不定反而有更大的空間呢!

認識我的人就知道,最後「留職停薪在家帶小孩」的人就是「我」。

也或許因為有了那次的人生重大轉折,讓我和粉圓媽在面對生活的各項課題時,都會習慣地問自己:「究竟是誰說『我應該要』呢?真的是別人嗎?還是其實是我自己這麼認定的呢?」

當我們鬆動了「應該要」,並不代表我們就不做,而是我們更有機會,讓「應該要」和「需要」、「想要」相連結,在付出的同時,我們就不是只耗能而已,而是同時滿足了自己的需要和想要。

我想分享《正念療癒力》第29章 角色的壓力的書摘給大家:

  • 我們非常容易卡在自己的個人或專業角色裡,甚至讓我們無法跟自己的真實感覺相遇。
  • 對此現象,我們可能毫無覺察,或者認為根本不可能改變,導致角色的框架輕易地就強壓於我們之上。
  • 若我們對各種角色毫無覺察,對角色如何形塑我們的行為模式亦毫無概念,任何角色最終都可能變得硬梆梆的。
  • 當我們與自我同在的領域失連,身陷行為模式而不停做這做那時,角色的壓力便出現了。角色壓力足以大大阻礙心靈的成長,也可以是挫敗和痛苦的根源。
  • 我們經常會有固執的觀點,這些觀點通常來自於某些強烈的信念,例如我們可以做或不行做什麼?
  • 我們固著於某些角色的觀點或期待,以行動表現出來,之後卻反被這些期待給纏住。如果毫無覺察,我們早晚會陷入苦惱深淵,因為我們無法在所作所為中成為真正的自己,而只是自己心中設想角色的傀儡。

若妳願意,也可以寫下自己的答案:「你覺得媽媽應該要___?」

祝願所有的媽媽,都能鬆開「應該要」的綑綁和枷鎖,在身為「媽媽」的角色之中,更自在安心的找到自己、成為自己!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