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 與我們的生活- 讓疫情結合學習 – 世宸

這個學期,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改成線上上課,當然上課的內容也會因此改變,不過我們的專案課還是持續的在進行,我們從原本的SDGs以及實境解謎的專案,改成了研究 COVID-19。

在去年年初,也就是第一波疫情的時候,我們也曾經認識過 COVID 19 是怎麼來的,所以這次,我們要從不同的面向來認識這個病毒,用我們的方式呈現。

目錄

  • COVID-19 介紹
    • 成品
    • 製作過程
    • 心得
    • 草稿
  • 動畫 X COVID-19
    • 介紹
    • 動畫作品
    • 製作過程
    • 心得
  • 數學 X COVID-19
    • 知識圖卡作品
    • 製作過程
    • 心得
    • 心智圖作品
  • 藝術 X COVID-19
    • 死亡的勝利
    • 知識圖卡作品
    • 個人創作
    • 成品
  • 作者介紹

COVID-19 介紹

製作過程

我們使用衛福部網站裡的資訊,彙整成自己的知識簡報,這次製作簡報,除了要把資訊完整的呈現出來之外,我們還要練習固定的版型、主題,並且在盡量不刪減文字的情況下呈現在一個版面中,上方這個是最後的完成品,中間也經過了非常多次的修改、調整,甚至刪掉重做,不過到了後半段,因為已經有固定的版型,所以製作起來就會相對快速。

因為這次的簡報是要呈現只是內容,所以要盡量減少一些符號、圖案的使用,反而要加上視覺化的圖表,讓看的人能夠理解當中的內容,在每次開始做簡報之前,我們都會重新檢視自己的過程,找出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調整,並利用別人的影片,學習一些製作簡報時容易出現的狀況,也避免自己的簡報長得像長輩圖。

心得

我自己覺得做簡報最難的地方是要把文字放到同一個版面裡,因為文字如果太小,就會看不清楚,所以最小的文字至少要有24的大小,但在資訊量比較多的情況下,就必須要好好的排版,運用最多的空間。

我們也是花了一個禮拜都在製作這個簡報,到了後面對於「Canva」的應用也以越來越上手,只需要把文字複製後做分段,就可以很快地做好排版,我花最久處理的是第一頁(不含標題),從原本一開始還不知道如何處理版面,讓閱讀的順序混亂,到後來修正成類似表格的方法,區分出三個地點與時間的分類,讓閱讀起來比較方便。


動畫 X COVID 19

我們原本是想要使用「Canva」這個軟體製作出簡報動畫,我後來發現使用簡報動畫似乎不太方便,所以我們使用另外一個軟體「FlipaClip」,它是一個線上翻譯動畫製作軟體,比較麻煩的是,他會需要每一頁都自己畫,所以呈現出來有沒有動感、有沒有辦法讓觀眾看懂就必須要有一些技巧。

https://youtu.be/ZBmsz3pm2Tg

動畫作品⬆️

製作過程

在這個動畫裡,我嘗試了四種不同的創作方式,像是我的標題,就是用橡皮擦,呈現出一種把文字擦出來的效果,再來,我用複製的方式,讓整個畫面移動,並配合聲音完成了大概的介紹。

再來我用了重複複製的方式,填滿我說話的時間,接著,我用複製選取的方式持續放大圖片,直到兩邊的人消失,只留下病毒。也用複製的方式完成了傳染途徑的介紹。

最後我挑戰比較高難度的,每一頁都是重新繪製,看起來會比較動感,也會有一種融合在出現的感覺。

心得

因為動畫比較困難,所以裡面的資訊都是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的網站為主,這樣可以省略查資料的步驟,節省一點時間,只要思考如何製作動畫就好了,其中,最難的部分是配音,特別是先畫完再錄影,有可能會發生動畫長度不夠,聲音超過動畫強度的情況,可能就要用複製的方式多複製幾段,或是調整台詞的長度,但如果事先錄影在繪製的話,就可以避免要重複修改的問題。

還有一個比較難的部分,就是要把文字圖像化,也就是設計動畫的劇本,就是以病毒起源為例,可以加上世界地圖,也可以使用文字或數字的方式呈現,如何讓觀眾可以理解、又不會有太大的難度,是在做動畫前需要設計的。


數學 X COVID19

製作過程

我們以數感實驗室的影片為基礎,製作出心智圖,再將這些資訊,篩選必要的資訊,找一個版型把文字放進去,完成大家都看得懂的知識圖卡,這次的知識圖卡我們就是用「Canva」製作,其中我覺得最難的就是要找出影片當中的重點,因為數感實驗室的影片,會加上很多的數據、圖表、舉例,如果要放入知識圖卡,就會佔很大的空間,所以要盡量刪減文字,又不能忽略知識內容。

心得

我們是在同一周,進行了五次圖卡的製作,所以到了後半段,對於知識圖卡的製作就越來越上手,製作也會比較快速,甚至可以一次做兩張,當然在資訊整理上,也增強了許多,能夠更快地找到適合放入知識圖卡的內容,不過還沒有找到自己的風格,所以每一張知識圖卡都不太一樣。


藝術 X COVID-19

死亡的勝利

死亡的勝利-原圖

就算是我們 COVID-19 專案課中第一堂課的內容,由老師帶領我們,從藝術的角度出發,一開始我們先認識的這一幅畫,但並沒有直接去搜尋畫中的內容,而是由我們自己去感受、去觀察,仔細的看便可發現,當中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一種是一般的人包括貴族、平民、國王等等都有,還有一些是骷髏頭,在遠景中可發現一些人被被處決,也有一大批骷髏大軍朝此處襲來,在前景的部分,可以看到一些人被趕進類似棺材的死亡列車,以及一些試圖抵抗的人。

再根據這幅畫的名稱,可以很明顯的判斷出來,這邊的人們經歷了一場可以說是戰爭、瘟疫的恐怖災難,不管你的身分地位是國王還是平民,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接著,我們才去網路上搜尋這幅畫的歷史,也包括作者是誰、畫中的物品代表什麼意思,並製作成知識圖卡或圖像紀錄,而我選擇製作知識圖卡,網路上關於這一幅畫的資訊很多,所以要篩選出適當的資訊會有一點難度,不過整體還算順利。

知識圖卡(直)

創作

我們除了欣賞「死亡的勝利」這一幅畫之外,我們也看了其他的作品,不只是畫,包括照片、多媒體創作等都有,這些創作或多或少跟疫情有關,也讓我們知道藝術創作有更多不同的可能。

接著我們就進入到個人作品的創作,在看了那麼多其他人的作品後,我決定要做一個半立體的作品,我以口罩的樣子去設計利用可摺疊、展開的特性,呈現兩種不同的風格,並嘗試使用不同的媒材去創作,包括使用粉筆、彩色筆等,也是參考另外一個其他人的作品,果省略了剪貼的部分,因為我家中沒有類似的素材,所以我設計了一個自己的風格。


作者介紹

趙世宸,13歲,國中1年級,喜歡嘗試新事物、學習各種知識。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