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隨時都在學習的我們,決定以存在於我們周遭環境已久的重大議題——Covid-19做為專案主題,從不同的角度與面向學習,對以後可能要跟我們相處很久很久的病毒有所了解。
—思維導圖—

▶目錄傳送門
- 疫情下的藝術
- 賞識思維——從藝術看瘟疫
- 創作思維調色盤
- 多形式藝術創作
- 疫情下的數學
- Ct值——指數函數
- R0值——指數函數
- 疫苗保護力——統計/信賴區間
- 迷你池法與毒酒問題——群試理論/二進位
- 入境普篩——模擬數據
- 簡報優化學習
- 文字處理
- icon v.s 圖解
- 剪報的排版、設計與質感
- 動畫製作
- 病毒的構造
- 假新聞與假訊息
- 新聞生產貼紙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十招辨別假訊息
- 如何檢驗資訊品質
- 小組議題研究
- 六頂思考帽
█████ 疫情下的藝術
“透過賞識思維觀察畫作,從中學習運用不同角度的觀點詮釋作品,以及利用「創作思維調色盤」思考自己的創作脈絡,並以個人的形式創作出符合自己對疫情感受的藝術品。”
疫情下的現代作品
你怎麼看畫的?
「有興趣的會多看幾眼,看畫家、簡介、技法、風格。」
觀察是客觀的,觀察畫的顏色、線條、形狀。
但不管你怎麼看,你都會有主觀感受,會有見解、想法、甚至故事。
圖源:高美館防疫主題藝術線上展
古代描繪疫情的作品

這幅畫叫《阿什杜德瘟疫》,是法國古典主義的畫家尼古拉·普桑所繪。
很明顯圖中可以看到許多人與屍體,就是在描繪瘟疫的情形。
這幅畫影響了往後同類型的作品,許多關於流行病的繪畫都以它為藍本或參考。
在看這幅畫時,我們嘗試以超主觀的方式,用自己的想像幫這幅畫編故事。
創作思考調色盤
創作思考調色盤中包含我想表達或傳達什麼的思考、我的風格(可能是抽象、寫實…)、我的創作媒材與工具、以及我為主題所挑選的物件。

我的作品
耗時一個下午,火力全開的創作,根本考驗我多年來修圖的修為。

誰的錯
鄭昕周|平面影像
隱瞞、無知、袒護、失職。疫情之下的某些人類,就如病毒一般,侵蝕著名為「世界」的身體。
█████ 疫情下的數學
“以YouTube上「數感實驗室」頻道的優質影片,從中學習由疫情所衍生的數學知識,學習以心智圖整理知識節點,並以先前學習的知識圖卡來統整資料”
知識圖卡們
五張知識圖卡,一張是一部影片的內容,一週五天,一天一張,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因為疫情而逐漸浮出並廣為人知的專有名詞,也能透過影片和製作知識圖卡,讓我更了解它們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在疫情或是病毒中,有這麼多暗藏的數學知識,平常根本用不到的知識居然可以應用在讓篩檢更省時省錢的方法,著實讓我驚訝。
█████ 簡報優化學習
“以在YouTube上的頻道「簡報藝術烘焙坊」的簡報教學影片,從中學習各樣優化簡報的知識,搭配防疫相關資訊練習實作。”
簡報們
小至字體,大至背景圖片的選擇,甚至如何將艱深難懂的大量文字轉換成簡單易懂的圖解,都包含在其簡報優化的範疇。
左側的簡報是以衛福部疾管署的「疾病介紹」為資料來源,運用學習到的簡報設計知識練習製作。
另外,同樣在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不同疫苗的差異和變種病毒株也是我們練習的題材。
練習把大量文字的文本放進簡報,以及滿版圖片的運用,而不讓簡報變成長輩圖。
有時候會不小心落入埋頭一直做下去的情況,這時如果沒有站在觀者的角度思考,只以身為製作者的角度,你當然會知道簡報想傳達什麼,然而觀者不這麼覺得的話,他們就有可能無法清楚地理解你想傳達的。
███████ 動畫製作
“運用逐格動畫的形式,在一週內從劇本發想到繪製,結合新冠肺炎相關的主題,並嘗試以自己的聲音為動畫配音。”

在一秒的動畫中,如果幀數設定為12,那麼一秒就會有12幀,也就是說這部動畫是12張圖片按順序播放而成的。
你現在看到的動圖,是我在製作跟病毒有關的動畫前的入門練習,只有手、嘴巴和文字的簡單運動。
動畫《病毒的構造,還有它們如何入侵人體》
這部動畫就是我耗時一週的成品,將近350張,非常浩大的工程,包括主題和劇本的構思,也花了我不少時間,將知識點用直觀的圖像呈現也是一大難點。
看著350 張圖片流暢地動起來的時候,真的有很大的成就感。一些小知識能用淺顯易懂的圖象具象化,讓人更好理解內容,也是我覺得這部動畫成功的地方。
████ 假新聞與假訊息

“進入議題研究前,學習辨別報導的資訊是否正確,運用「新聞生產貼紙」分析報導是否可信,並參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報告,認識其中破解假消息的查核方式。”
新聞生產貼紙(節選)
面對你不確定資訊是否可信的新聞,可以從「新聞生產貼紙」中的六項指標判斷。
只要有其中一項未知,就可以抱持存疑的態度去查驗這篇新聞的真偽。
通常媒體或新聞網站會有關於我們的按鈕,點進去就可以知道這個網站的詳細資訊,如創辦日期、隸屬公司、編輯團隊等,如果沒有這個按鈕,那你就可以毫無懸念的把這篇報導關掉了。


檢查新聞有沒有過期還是已經壞掉了也有標籤可以參考
知識圖卡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內容摘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證實為部份錯誤的351號事實查核報告,練習以知識圖卡通整資訊,也觀察這份報告如何破解假消息。
10招教你辨別假新聞
內容摘自天下雜誌的《拒絕被社群媒體控制,10招教你辨別假訊息、爛新聞!》文章,並嘗試用不一樣的風格製作圖卡。
███ 如何檢驗資料品質
“以知識型YouTuber「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在「Hahow 好學校」平台上的架構性思考線上課程,學習從事實、結論到價值判斷的思考路徑、避免落入觀點中的邏輯謬誤、練習在議題研究中自我檢核觀點。”

【跟志祺七七學習如何檢驗觀點品質】(節選)
溝通困難是建立在觀點不同,既然觀點沒有對錯,那我們要根據什麼來查清觀點?
觀點的廣義定義就是「人的想法」,複雜點可以解釋成「從一定的立場或角度出發,對事情產生一套看法」。
事情一定從一個事實發生,由人們產生結論,並進入價值判斷,得出這件事「好」或「不好」的主觀想法。
▶全文:https://www.timelog.to/a282691964
█████ 小組議題研究
“進入成果準備階段,以「沒有標準答案」的議題出發,以小組為單位,從六頂思考帽聚焦與收集資料,是對於疫情的認識、簡報的製作技巧、辨別假新聞與捕捉可信訊息的敏感度和檢驗觀點品質能力的最終集成。”
六頂思考帽
以六頂思考帽最為分類的報導,是製作簡報前的「資料庫」,每篇報導和資料來源都會附上標題、日期和連結,以便於之後製作時取用和摘錄,所以也不會先過度排版。

小組議題

我們小組的研究主題是「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各國應對措施的做法、影響與優劣」。
說是各國,其實只有比較台、中、英三國而已,其中除了作法影響優劣,還有措施的成效與其爭議。
*更多內容請持續關注可能非學校創學班群的夏學成果。
████████ 關於我

鄭昕周
現在16歲,創學班群學生最老的人。 這學期跟著大家一起學習,讓我獲得很多很多,也希望這次的經驗,能對未來的我有所幫助。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