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行程
高鐵板橋站→高鐵嘉義站→台鐵嘉義站→嘉義小青旅→檜來嘉驛(檜木蒸汽火車)→北門站→午餐:酒香茶韻台鐵便當→07山林的家:記憶・阿里山—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特展(製材所)→08啟程回家:百年鳴森(製材所)→09職人的家:ONE WOOD(製材所)→10納涼的家:構竹林鐵新銳展(製材所)→11木造的家: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博物館)→北楓彎豆冰→晚餐:文化路夜市→嘉義小青旅
檜來嘉驛(檜木蒸汽火車)
去年和學生參與了新竹市舉辦的台灣設計展,大為驚艷和讚嘆!
因此今年在嘉義市舉辦的台灣設計展,我們也不能缺席,安排了三天兩夜的遊學行程來好好的逛展。
這次的行程由學生規劃,也進行過一次大架構的更動,從遊學整個嘉義市,改為以台灣設計展為主的行程。
第一站我們從板橋搭高鐵到嘉義,再轉乘接駁車到火車站,步行至我們居住的嘉義小青旅放置行李後,開始今天的逛展行程。
我們搭乘全世界唯一的檜木蒸汽火車,從嘉義站到北門站,途中列車還示範了倒退嚕換軌道,讓我們彷彿體驗了阿里山火車「之」字形的特色。
酒香茶韻台鐵便當
第一天午餐吃什麼?當然要吃台灣設計展每日限量100份的「酒香茶韻」火雞肉飯台鐵便當囉!
來到嘉義直接聯想到的就是火雞肉飯了,而台鐵便當的火雞肉飯加入了嘉義酒廠的高粱酒粕,別有一番風味。
蔬菜的部分則是包含了野生轎蒿筍與水蓮、蓮藕與龍鬚菜,這也是是嘉南平原與阿里山的特色作物。
雖然我們從嘉義站買到北門站時飯菜已稍涼,但仍然相當美味,邀請來觀展的朋友們不要錯過喔!
07山林的家:記憶・阿里山—阿里山林業暨鐵道特展(製材所)
參觀台灣設計展的首站,我們來到嘉義製材所的動力室,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阿里山。
進入展間,彷彿進入了一座迷幻森林,燈柱與落地鏡面無限延伸了展覽空間,透過螢幕畫面和聲音地景,我們感受到阿里山的人文與自然面貌。
選擇一個阿里山林鐵的站,可以用手機下載車票,進入第二個展區掃瞄車票,畫面就會投放出那一個車站的樣貌。
最後進入到動力室的遺跡,紅色的燈光讓人感受到當年燃燒產生動力的溫度。
08啟程回家:百年鳴森(製材所)
除了搭乘阿里山檜木蒸汽火車之外,我們也透過參觀「百年鳴森」展覽,更加深識了已超過百年的阿里山林鐵。
當中展示了林鐵的各個歷史零件,也展出了最新的林鐡LOGO,全新塗裝的「栩悅號」,藍橘色的配色在其他紅色車廂旁特別顯眼。
工作人員還為我們演示了百年的機械,是從蒸汽火車頭移下來的汲水器,透過蒸汽推動將水導入再產生蒸汽,很厲害的循環創意呢!
09職人的家:ONE WOOD(製材所)
從ONE WOOD到萬物,位於製材所的這個展間不大,透過四根長型的木頭做為展覽區隔,呈現從伐木到最終木作的歷程。
嘉義又稱為「木都」,踏在軟木屑的地板上、聞著樟木的氣味、眼睛欣賞著木製品,五感地體驗著木都風華。
10納涼的家:構竹林鐵新銳展(製材所)
11木造的家:森林之嘉:現代木造建築特展(博物館)
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展出的「森林之嘉」,帶領我們思考森林資源與林業開發之間的平衡點。
從過去興盛的阿里山林業,到現在的禁止砍伐,如何讓森林成為可以永續循環的資源呢?
展廳也展出世界各地的木建築,不同於台灣限定木建築只能蓋到四樓,國外則有木造的高樓大廈和各種特色建築,最後回到生活當中,木造的玩具、家具、食具普遍地存在於我們週遭。
學生也挑戰了魯班鎖,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創意!
嘉義小青旅
DAY 2 行程
嘉義小青旅→早餐:新榮路→12款待的家:舊監青年旅店(嘉義舊監獄)→13有神的家:城美館(九華山地藏庵)→午餐:東公有市場→13有神的家:城美館(嘉邑城隍廟)→03生活的家:剛剛好的城市:理想生活再想像(文創園區)→05期待我家:RE: 嘉義 您有一則來自嘉義的新訊息(文創園區)→04改變的家:中間試驗場(文創園區)→晚餐:新榮路→嘉義小青旅
12款待的家:舊監青年旅店(嘉義舊監獄)
三年前我們有參觀過嘉義舊監獄,再次造訪卻完全顛覆了我們的印象,原本暗黑沉重的監獄變得五彩繽紛、活力十足。
化身為「青年旅館」典獄長室變成了迎賓櫃台,我們每人拿到一把角頭房的鑰匙,得以進入感受單人房的狹窄;而多人房則結合了在地團隊,團隊成立的年數呼應著當年受刑人入監的時間長度。
最後還有吧台可以享用一杯特調,還能在外圍進行實境解謎,讓我們更理解當年受刑人的心境。
13有神的家:城美館(九華山地藏庵、嘉邑城隍廟)
許多台灣的宮廟就像是美術館或博物館一樣,在台灣設計展的第13個展館設置在嘉義市的兩座廟宇裡:九華山地藏庵、嘉邑城隍廟。
連入館的DM都很有創意,在裡面放了一根香也呼應了展覽的主題:「用一炷香時間,走百餘年宮藝;以嶄新的角度,看工藝師精湛的手路與匠人精神。」
03生活的家:剛剛好的城市:理想生活再想像(文創園區)
這是我個人這次最愛的展區,在展覽當中可以看到熟悉的嘉義,也會發現未知的嘉義。
展區的一樓,彷彿走進火車站的動畫投影,進而看到嘉義詩人渡也的詩,接著可以自己製作沙畫,呈現想像中的嘉義風景。
抽取一張自己認為的「病症」,對應的藥籤是一間嘉義老房子的故事,或許建築還在、或許已經改建,讓人想要親臨現場。
來到二樓會看到嘉義的各種資訊,原來嘉義市比士林區還要小!原來嘉義市的火雞肉飯店家比便利商店還要多!
關於火雞肉飯的各種疑惑,在這裡也得到解答,讓人想要立刻來碗香噴噴的雞肉飯。
我們可以繪製自己對於方圓8公里的想像,然後掃瞄投射在主桌上;還可以透過點餐系統,點選自己對於展覽和嘉義的想法與感受。
嘉義不快不慢、不舊不新、不大不小一切「剛剛好」!
05期待我家:RE: 嘉義 您有一則來自嘉義的新訊息(文創園區)
很長的展區名稱,談的是扣除多數人們生活的5%之外,那95%的土地面積。
進入展館前的400多顆台灣原生種樹木,從低海拔到高海拔依序排列;再到館內嘉義名店或團隊的故事,最後以書寫一張給長者的明信片做為結尾,我們可以感受到嘉義的自然與人文樣貌。
04改變的家:中間試驗場(文創園區)
第二天行程的最後一站,我們參觀「中間試驗場」。
中間試驗場的名字,就是建築物本身在日治時期的最初名稱。
在一樓的空間,我們可以思考自己對於嘉義市的觀點:「嘉義市是什麼顏色?什麼字體?又帶給我們怎麼樣的感受?」
來到二樓,則是嘉義各個小店的市集,吃的、喝的、文青的,都有展現出嘉義市的活力!
DAY 3 行程
嘉義小青旅→台鐵嘉義站行李房→站前郵局寄明信片→早餐:新榮路→06水文的家:現域(美術館)→02歡迎回家:BACK TO THE FUTURE 嘉義火車站微改造・重現1933(台鐵嘉義站)→01城市的家:++設計學校(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高鐵嘉義站→高鐵板橋站
06水文的家:現域(美術館)
在嘉義市立美術館展出的「現域」,是以嘉義的「水文」為發想展品。
《看不見的噴水池》用不同的視角來觀看嘉義市的地標噴水池;嘉義最古老的《紅毛井》也成為藝術家設計的展品《###》,利用深度感測技術,讓我們透過觸摸和壓力看到藏在井裡的密碼;《民間製造開源所》則是透過創意設計,將原本不搭的物件組合成為實用的物品,例如:將燒金紙的鐵網加上烤肉架,即成了可以使用的桌面;將米袋加入保麗龍球,就成了耐用的懶骨頭。
02歡迎回家:BACK TO THE FUTURE 嘉義火車站微改造・重現1933(台鐵嘉義站)
01城市的家:++設計學校(嘉義之心城市願景館)
編號1號的館,是我們行程的最後一站,它用實際的五個案例來說明「設計思考」的流程與做法。
展覽分為:「調查與研究」、「定義與解決需求」、「設計展現」三個步驟,搭配APP的引導,讓我們從發掘問題開始,然後提出創意與設計,最後進行呈現,讓設計進入生活裡,是觀展後很大的體悟。
歸途
三天兩夜的嘉義市遊學行程,彷彿轉眼般地結束了。
踏上歸途的我們,仍然回味著這三天的所見所得。
台灣設計展不只是設計展,更呈現了整個城市的文化,謝謝嘉義市這三天的款待、謝謝嘉義市長黃敏惠,我們在製材所遇到市長正在和貴賓介紹;謝謝嘉義小青旅,讓我們有舒適的住宿環境;也謝謝所以引導、協助、導覽的工作人員。
明年高雄的台灣設計展,我們也不會缺席!
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